她正想着,却听刘妈妈拖长了声音说道:“那诸位看官坐好,姑娘们,下轿了……”
她一声说罢,只听打头那顶花轿中一个娇嗔的声音答应道:“是,妈妈。”随即左手边的轿夫将门帘挑起掖在扶手旁,右手边的轿夫则伸手入轿,眨眼间拿着一把箜篌木琴出来,这柄琴长约三尺,宽约尺半,形似雕弓,宛若半月,琴弦纤细明亮,一根根笔直如剑,细细数来共是二十三根,琴木则是用上等紫檀打造,纹龙雕凤,风雅别致。众人目光越过木琴,只见箜篌引出轿中一位如花似玉的素衣女子,她年纪不过二十一二,腰身如弱柳,虽无体态风骚之美,却别具一份幽怨气质;素颜无彩妆,只用一盆冷水洗尽铅华,眉宇之间却是淡雅芬芳,当是天生丽质难自弃。
那武家两位公子对四美图闻名多日,此刻难掩欣喜之情,忍不住喝了一声好,又听刘妈妈说道:“小女姓李,名叫香兰,善弹这二十三弦琴。”说话间这名为李香兰的琴妓已然履门而入,轿夫将箜篌交在她手中,又取了一只圆凳给她落座,她左臂怀抱箜篌,右手指尖便已触到了琴丝之上,容貌举止浑然天成,实在让人惊鸿一瞥,不敢相忘。
这时便听武二公子说道:“前朝李长吉曾有诗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姑娘名叫李香兰,可也是取自于此?”
李香兰听他道清玄机,也不赞他学问如何,自顾自地调试琴弦,只听刘妈妈答应道:“公子所言正是。”急忙续道:“二公子好学问!这四美图第一幅便叫做‘素女啼竹引箜篌。”
武二公子见姑娘不领情,便知她秀外慧中,心中雪亮,连忙摇头笑道:“哪里哪里,什么好学问,我这叫明日卖牛,连夜喂草,四美图名动洛阳,谁人不知其中典故啊,我也是特意将此诗背默下来,不然岂不让人笑话!”
刘妈妈频频点头,轻摇小扇,生怕他尴尬,紧接着叫道:“这第二幅图名叫‘犹抱琵琶半遮面,我这大女儿年方二十三岁,取名白洛,一手琵琶《霓裳羽衣曲》弹得甚好,那叫…那叫…哦,‘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江州司马白居易这首《琵琶行》自中唐五代以来已是广为传颂,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酒肆内的众人十之八九俱都知晓,然而这两句诗从这老鸨口中说出,着实音涩曲跛,嘈杂难听。
轿中名为白洛的女子听了妈妈召唤,怀抱琵琶应声而出,她步伐轻佻,体态婀娜,同样是一身白衣穿在身上,可步子迈出却是摇曳生姿,一颦一笑如画中人物也似,里外上下打量竟毫无鄙陋之处,显然这位大女儿入此行当多年,早已磨练得圆熟无比。
刘妈妈的目光从武家公子移到上官玉宁身上,笑盈盈地说道:“这位小爷,咱家姑娘品相如何啊?”上官玉宁早已看得馋涎暗流,听了刘妈妈的话更不觉得轻浮,眉开眼笑地说道:“姑娘风姿绰约,容貌雅致,只是这箜篌、琵琶化外之音……”
还未等他说完,却听那艺妓白洛说道:“公子所言差矣,琵琶自秦时有之,乃中州乐器鼻祖,何来化外之音?”上官玉宁听她音如撞玉,素手还未拨弄琴弦,琵琶之声已由口中而发,加之她急于辩驳时冰肌如雪般的脸颊含羞欲放,更显得冷艳俏丽,不由得勾起怜香惜玉之心,连忙起身应道:“在下樗材无知,刍荛之见,幼时偶听讹传,说这琵琶一物乃是几百年前由西域龟兹国传到中土,自此深信不疑,原来竟是讹言惑众,今日听姑娘之言,方知贻误久矣!”
雁凌峰等人若非素知这位上官公
第237章 霓裳羽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