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6章 蜀中名胜[2/2页]

问剑天涯 乾为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楚孤城要为雁凌峰指点去青城山的路径,雁凌峰则取出陈皮五所画图纸,经楚孤城甄别,竟是分毫不差。次日清晨,二人分路而行,楚孤城乔扮成行商模样,到成都内外各处亲友家走访,雁凌峰则轻装简行,按图中所指方位,处成都西门,一路上步履轻快,直奔郫县而去。
      是日天色晴朗,万里无云,一路所见犁车秧马不下数百,正是耕种时节,却已有平畴千顷,麦菜相间之概。
      过郫县后又行四十余里,便到了永康军境内,永康军都江堰之名雁凌峰早有耳闻,相传蜀地在上古洪荒时乃是一片汪洋,泽国万里,直至三峡贯通后,大水才倾泻而出,后经伯鲧大禹父子疏浚九泽,杜宇鳖灵二帝治理泯患,千里沃野才始见端倪。然而川中汇集百江之水,形势险要,旱涝无常,幸得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领百姓修建了都江堰,因势利导,治理水患,兼得灌溉良田之用,自此才有了川中平原天府之国。
      雁凌峰初临古堰口,心怀敬畏,他一路上听人传述蜀中故事,虽虚实难辨,却无不神往,每过庙宇祠堂,除山神、龙王之外,多为黄帝、禹王、望丛二帝、李氏父子以及诸葛武侯祠,余下各处神魔鬼怪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可谓一山一水皆有来历,一洞一庙亦藏玄机。
      不过想到青城山在即,他立时心怀忐忑,再无瞻览外物之心,出西门后直奔图中所标明的悬桥而去。于路上俯瞰西南,但见两侧山崖耸峙相对,滔滔江水从当中倾泻而出,声如雷震,他不知这便是秦时太守李冰所修宝瓶口离堆之址,至于人字堤、鱼咀、飞沙堰等处,他虽俯察全貌,却难以一一甄辨。只听楚孤城说过,这都江堰中几处主要工程是按易经八卦的学问排布,得古学之精华,聚山川之灵气,故而才能在蜀中多灾多患之地长存千余年不废,依旧总督百水,造福一方。
      人字堤分江水为内外双流,其势如万马驰骋,奔逸绝尘,壮哉已极。雁凌峰闻水声如此,观险峻如斯,一时间心绪畅达,豁然开朗,暗忖道:“这千年古堰在此分流抗洪,也不知历经了多少磨难,看遍了多少兴衰,尚且屹立不到,而我此刻稍遇波折便如此颓废,当真枉做男儿。”
      正想着,路过一间祠堂,转眼来到崖壁尽头,举目一看,正如陈皮五图中所示,四架悬桥遥挂在巨涧之间,各长百余丈,铁索悬空,上铺阔板,彷如??霓虹倒悬于半空,首尾相翘,下沉鱼腹,山风一荡,振幅十步上下,却见妇孺老幼、车马行人步履如在平地,他心中倍觉惊奇,恍然明白这些人常年行走于悬桥上,自是轻车熟路,别无异能,但手熟尔。
      他并非胆小怯懦,只因一见这悬桥,脑海中便回想起剑灵山中浮桥上的惊险一幕,勾起了对念雪的思念,更觉凄楚,思忖再三,终究调头回城,由东门而出,按图中所指,从另一路径赶往青城山。
      如此连过十余处大小桥梁,来到一处废居门前,只见院落内外草木杂生,荆棘满地,羽燕穿堂而过,显然荒废已久,奇怪的是竟有人来此祭扫,他心生疑惑,问了路人才知,这处废宅竟是后蜀君主孟昶之妃,花蕊夫人的故居。
      雁凌峰心弦震颤,猛然想起当日刘文炳劝慰自己的场景,不免一声悲叹,两泪纵横,在门前呆立许久,回想起那首花蕊夫人的绝笔:“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三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如此重叙数遍,悲伤之情愈盛,但见天色不早,这才收敛悲怆,动身上路。

第346章 蜀中名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