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1章 石头古城[2/2页]

问剑天涯 乾为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驾又谈何容易,不如来日方长,再作计较,转眼竟痴痴一笑,道:“有朝一日若真有时机刺杀父王,可别忘了叫上我,我倒要看你是不是铁石心肠,在我眼前出手!你这时空口无凭,我全当是笑谈,你若当真忍心下手!”
      雁凌峰生性良善,与仇雠敌对尚且留着三分仁厚,何况面对这痴心一片的女子,此刻将狠话说出,正不知如何收场,不料赵兰若性情旷达,竟泰然处之,也知此刻还未事到临头,大可不必剑拔弩张,竟忍不住为她揩去泪水,岔开话路,轻声道:“归途漫漫,多亏有你一路关照。不过兰若,你若一直如此待我,我怕......”
      赵兰若不遑多让,见他吞吞吐吐,直言道:“我就要对你好,一心一意对你好,让你一辈子欠我的恩情,一辈子还不清,就一辈子离不开我!凌峰,这黄杨木你还要么?若是真怕得罪了仙家,我还回去便是,再进城买一块好木料回来。”
      雁凌峰却之不恭,连声答允,接下了木墩,一场风波总算安然度过。赵兰若也不再打搅,自回舱内休息,二人得以独处静思,斟酌方才一言一行,只怕自己有失语之处,又想窥得对方话里玄机,彼此间无不觉得心境更近了一层。
      翌日清晨又起了个大早,大船驶过九曲荆江,夜泊岳阳。之后数日间,连过洞庭、鄱阳水泽,江面岸阔潮平,行船也一帆风顺,再无差池,出江州后,大江调头向北,直奔润、扬二州。
      是日午时将过,大船驶离金陵,石头城六朝古都,风姿物语钟灵毓秀,却也无暇登岸游赏,只因这一日已是三月初一,离着三月三上巳节不过两日,赵兰若为李太白“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诗,执意要赶到扬州后行郊游祓禊之事,雁凌峰也不愿耽误行程,故而这几日船家多是夜泊小憩,几近连夜兼程。
      雁凌峰此刻倚舷独坐,赵兰若午睡未起,他也稍得清静闲暇。这时望着江水壮阔,黯然不语,想起方才赵兰若与自己所说的典故,正是刘禹锡那首《西塞山怀古》。刘梦得作此诗时,也正是从夔州顺江南下,调任下江之地的刺史,那时应正值安史之乱前后,大唐盛世早已一去不复,藩镇割据,群雄并起,民不聊生;刘梦得借古讽今,写晋人王?F率晋军顺长江出蜀,直抵金陵城下,也便是自己所走的这条水路,之后“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终于灭亡东吴政权,统一江山,以此来寄托大唐复兴、天下一统的期冀。
      古人言古,今人论今,大宋开国以来,太祖太宗南征北战,文治武功不逊于汉武唐宗,才打下这片疆域,虽不及汉唐广袤,但几代励精图治下来,民用富饶,风气开明,比之汉唐盛世也不稍逊;而宋以文德致治,开国以来便削弱藩镇武将的势力,近百年来,因税饷苛刻揭竿而起的军卒百姓虽也不少,但如七王之乱、安史之乱这般藩镇作反的景象倒是鲜有一二,不过充盈有数,有利则有弊,内乱虽掀不起大风大浪,外患却是接踵而至,如何不让刚刚经历了一场宋夏大战的雁凌峰心生感慨。
      不过正如刘禹锡这首诗中所言,“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金陵城下江川未变,朝代却已更替数轮,自古以来,从夏禹到柴周,改朝换代便如春种秋收,势不可挡,大宋也未必可传千万世之久,何况此刻盛世方兴未艾,也绝不会被一二胡虏所灭。
      他长叹一声,想到天地悠悠,公道自在人心,身为大宋子民,也只能尽自己所能,杀敌破虏,保家卫国,除此别无他法,就如一片羽毛落入江中,只能随水势上下,若是赵宋江山气数未尽,自己又何必杞人忧天呢。

第361章 石头古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