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云接到的报警电话,正是来自于这处烂尾楼。
当然报警的肯定不是那里的住户,那里太偏了,周围也没有任何生活设施,更加没有人居住。
连这个城市里的拾荒者和流浪汉都不会往那里走。
而这处烂尾楼停工到现在,至少也有七八年了。
当初信誓旦旦说买房结婚的,估计也有不少因此各分西东了。
当初不少考虑买房养老的,恐怕都熬不到最终的交房日期了。
还有当初那些看中所谓的双语幼儿园和顶级的教师资源,大着肚子都要来展厅选房的宝妈们,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
就连当初纠结了不少业主,打着横幅到处要说法的那些开发商办公楼门前的那些光景,都已经随着时间渐渐远去了。
甚至xx市里,除了一些上了岁数的人以外,好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大家都似乎遗忘了这处烂尾楼。
但不幸的是,银行并没有忘记那些买房的业主,因为他们该交的贷款还有几十年的尾数,也从来没有被减免过一分钱。
只是前一段日子,市里突然下决心整顿这批烂尾楼,就邀请了省内资金雄厚的国资企业来接盘。
所以那处郊区的烂尾楼,才会突然有了人烟。
国企就是国企,做事就是干净利落,先让审计部门入场,清算债权债务,彻查开发商有无资金转移情况。
反正那个当初据说已经跑路掉的开发商已经被抓回来了,除了必不可少的刑事判决,该追缴资金追缴资金,再核算资产有无可盈利的部分,剩下的再由国企有选择的接盘。
然后再派遣拥有相应资质的建筑单位,去核查烂尾楼的完工情况和施工成本,包括后续需要的建材和派遣劳工,都需要给出一个详尽的报告,之后他们才会面向社会筹集资金。
是的,虽然当年的业主们已经交过一次购房款,但现在又多了一个缴费名堂叫续建费。
就是根据需要收尾的范畴,计算一个大概的平方米数,每平方收取最低的基建费用,最后均摊到业主身上。
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现实更加残酷。
多数业主已经被这套房子拖的妻离子散,倾家荡产,可要是不补上最后这一点点,前面的所有付出等同白费。
如果他们想要认真解决问题,不争那口气的话,那就这个亏就一定得吃。
不过比较人性化的是,这笔钱不会马上让业主掏,会以签订协议的方式,先确定足够的业主愿意缴纳这笔费用。
等到房屋建成,业主入住之后,他们可以选择现金缴纳或者加在自己原来的房贷里面。
所以在公布这一消息的时候,虽然不少人还是怨声载道,但愿意签订协议的人数也是逐天增加。
只是这边顺顺利利,那边在勘察烂尾楼现场的检测人员,却遇上了大麻烦。
本来这批检测人员是安排了5组人同时进驻,每组三个人,然后分批次的对每栋楼进行核查检验。
结果在检查完烂尾楼最后汇合的时候,只剩下10个人。
而且刚好是每组三个人中少了一个。
少的这个人也并没有什么职业共同点,就像是随机抽取的一样。
最诡异的是,这群人进楼前还好好的,出来之后发现就少了人,但途中却一直没有察觉到。
按理说应该是不可能,因为他们在检查工作中,虽然不是时时刻刻挨在一起,但是中途也要互相对话的。
所以在工作中并没有发现特别之处,只有在走出楼房的时候,才发觉身边少了一个人。
他们一开始还以为对方在开玩笑,当时就回到楼里,却没有发现有人。
可他们之前分明在门外的时候有说过话,还听到里头有人回应。
而且他们进了楼之后,再次喊对方的名字,就再也没有回应了。
整个事件都透出一股诡异,所以剩下的工作人员才选择马上报警。
接到报警电话的张若云他们,一开始也并没有太重视。
因为实在是无法分辨是什么样的事件类型。
要是简单可以归纳于白日见鬼的话,或者有一类这样的灵异报警电话,这事儿倒简单了。
但派出所只会认为是普通的失踪事件,而且怀疑有可能是有人不小心掉到了楼层夹缝,所以找不到人。
到时候可能需要马上展开救援和抢救的情况,所以在张若云的建议下,他们又拨打119叫上了一队消防队的蓝朋友们。
警车和消防车一并出发,没多久便到了地方。
本来两辆车在路上鸣笛虽然显眼,但很多人也不会太过关注。
除了杨小花,她看着两辆车的方向,也大概猜到了他们的目的地。
就这样骑着一辆共享单车,跋涉十几里地,跟了过来。
老实说,这都已经不是好奇心过重了,这完全就是魔障了。
但杨
第74章 大凶之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