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31章 要不我们自己造[2/2页]

带着医院回80年 烤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连厂今年用那么贵,一条能生产0.35微米,每月量产达3万片晶圆的生产线,大约只要5亿美元就行。”
      “5亿美元?”
      陈夏想了一下,觉得这个数字还是挺夸张的,还好他目前还能掏得起这钱。
      张连厂看到自家老板若有所思的样子,决定再添一把火,给陈夏打打气:
      “陈总,我给你说一下造芯片重点要哪三样东西。
      一个是要有钱。
      科研投入就是靠钱堆出来的,这点全世界都如此,我想南瓜藤能发展到今天,发明了那么多药物,陈总一定投入了天文数字的金钱,这点肯定感同深受。”
      陈夏在心中翻了个白眼,心想:“老子靠的是金手指,可不是什么巨额投入好不好。”
      张连厂不知道陈夏的内心戏,又开始谆谆教导起来:
      “第二重要的呢,就是人。
      造芯片就需要大量的专业工程师,这一点陈总完全不用担心到时会招不到技术人才。
      要知道我们华国人是世界最聪明的人种之一,内地为什么造不出芯片来,不是华国人笨,而是体制有限制。
      不信,可以去硅谷看看,多多少华国科学家,就在这些高科技公司里面工作。
      霉国芯片专家多数都是华人,硅谷约有20万名华人半导体工程师,而霉国芯片产业中的顶尖人才更是一多半都是华国人。
      像黄仁勋、蔡明介、瑞昱、戴伟立、苏姿丰、彭胜利等,这些顶级的半导体专家,全部都是华人
      所以我们不缺人才,缺的是一个能发挥的舞台,到时陈总去硅谷甩着支票,必定会有大量芯片人才愿意进入我们的公司。”
      陈夏一想也是,他前世有个发小,大学毕业后去霉国留学了,毕业后就进入了霉国泛林半导体公司,成了一名工程师。
      当初两人聊天,这位发小还说他的专业,在国内没有用武之地,等以后哪天国内也能发展半导体行业了,他肯定会考虑回国发展,离父母也近。
      哪怕不讲情怀,只要钞票到位,啥人招不到?

第931章 要不我们自己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