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梁春杰打来电话,说黄三到店里找她,没说有什么事,只说第二天下午再来。
何晓清一早坐班车进了市区,翻看了一下最近半个月的账本,又在梁春杰整理出来的库存表上看了看,将几款库存不多的重新跟服装厂订购,忙着忙着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一点多,黄三就来了。
说是他朋友陈大刚的羽绒服厂要转让了,夫妻俩觉得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这几年一直在赔钱偏偏陈大刚不死心,总觉得下次一定能翻身,结果越赔越多,负债也越来越多,现在就剩下个空壳的羽绒服厂了,又找黄三帮着问问有没有人要买。
到时候两人拿着卖羽绒服厂的钱刚好够还债。
何晓清想了想,又给向南打了个电话商量,想着接手后没有人管理,挂了电话她直接道,“到时候你帮我问问陈大刚夫妻,有没有兴趣来我的厂里帮我管理?”
黄三对何晓清的仗义十分感激,陈大刚跟他说要往外转让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的第一个人选就是何晓清,他的直觉一向很准,这个厂子在她手里一定能赚钱。
厂房何晓清之前就去看过,她同意买下这个厂子有自己的思量。
里面都是熟手,机器也是现成的,确定好版型和面料很快就可以开工。
而且羽绒服在未来几十年里都是人们冬天的必备衣物,甚至何晓清前世,一件大品牌的羽绒服都能卖到上万元。
之前羽绒服厂销量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款式差,现在的人们已经不是温饱就可以的,同样要讲究样式,何晓清将前世比较经典的几个款式都画出来找裁缝打版,很快就选定了面料投入生产,只要她找个显眼的地方来一场冬天的时装秀,到时候跟本不用犯愁销量。
想着既然有了自己的羽绒服厂,不如直接注册商标,成立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想想叫了这么多年的自家店名,干脆羽绒服牌子也叫清莲羽绒服吧,于是她就这样随意的注册了商标,本来一开始她想叫大鹅的,可是现在跟后世不一样,后世洋气够了追求土味个性,现在人们正是稀罕洋货的时候。
而她也因为家庭关系,并不适合太洋味儿的名字,干脆就沿用之前的店名。
羽绒服厂也正式更名为清莲羽绒服,办厂的事让何晓清一忙就是个把月,等一切走上正轨,她才放松下来。
工厂的过户转让手续也都办完了,新款式已经投入生产,何晓清并不打算做特别多的衣服搞批发,她也不想让自己那么忙,现在钱挣的已经足够,不如挑点喜欢的事情做。
不过想起找裁缝打版花掉的钱,她还是有点肉疼,要是能长期雇一个或者自己有这份手艺就好了,何晓清考虑自己要不要年过四十开始学习打板制衣。
黄三听说这个消息以后给何晓清介绍了一个人,据说是他一个好兄弟的婶子,因为刚到A市没有落脚的地方需要找个工作谋生,这才带过来给她看看。
这女人看起来灰扑扑一点都不起眼,属于扔进人堆都找不到那种,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土,粗黑的皮肤看着就像长期下地干活的农民,还没到冬天手指也好几个地方干到开裂。
不过何晓清深知人不可貌相的道理,给她拿了张草图现场打版出图,并且裁布制衣,等看到图上的衣服一点点在她黑乎乎的手中出现的时候,何晓清才算彻底服了。
第207章 厂房转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