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县,就到了刘文秀的驻守地界。
没想到清军一路追赶,在犍为县境碰上了刘文秀前来接应的兵马后与之大战。刘文秀经过激战虽给予了清军重创,但最终仍然大败率残部逃亡更南边的贵州去了。
李定国部有大量辎重和财物,不敢舍弃战船,便沿岷江在宜宾县进入了长江江面,往下游的川东而去。垫江县至少还有马元利的一万大西军,川东还有友军蜀王朱平林的兵马,到了那里比较安全一点。
另一部清军攻打成都,虽然白文选部只有几千人守城,但是依靠坚城依然坚守大半月而不破。
白文选被李定国留下守成都,是因为剑门关还有艾能奇大军回援,并非是孤军守城。
此时艾能奇大部已经从剑门关撤军回成都,却被清军拦截住,双方在成都以北的平原上大战时,艾能奇不幸中箭身亡。
艾能奇战死后,其部下有的投降,有的溃散。清军虽然也折损了不少兵马,但是最终是消灭了艾能奇、刘文秀在川内的势力,李定国率残部正逃往川东,只要拿下成都,川西川南各处城池便不足为虑。
白文选本来人马就少,坚守大半月后已经到了极限。如果艾能奇能率军打败清军,他们还能继续坚守成都,或是一起撤走。但此时艾能奇败亡,白文选万念俱灰,在清军许诺保证其部性命后,选择投降了满清。
接下来川西和川南的大西军残部、明军偏师根本无法抵抗清军的攻击,所到之处尽皆沦陷。至此,满清占领了除川东以外的整个四川。
而在开县,苏和泰的兵马围住了城池,数次攻打皆无法取胜。冬天大巴山又下雪封山,无法从原路行军退回。苏和泰便把兵马拉到了开县以西的新宁县驻扎,等到开春后再来进攻。
不久时间就已经来到了大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正月,李定国船队终于抵达了忠州,这里是明将秦良玉的地盘。
当然秦良玉自己在石?,忠州只是她的一个部将驻守。李定国告诉对方,此来是想在忠州以北上岸,再向西边的垫江县而去,和马元利会师。至于停留在忠州的船舶,就暂交给明将使用。
李定国到了垫江后,才得知消息清军有重兵驻守在新宁、大竹、邻水三县,看来是想集中攻打川东。
如果梁山县被清军攻破,截断了大西军与川东明军的联系,李定国要是战局不利要退守就只能往忠州方向退军。
此时他已不想再退,鞑子把他从川北赶到川南,现在又逃到了川东。他觉得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一般,就算在此地战死,也不能再退了。
大西国已经名存实亡,现在除了李定国和汪兆麟、马元利合起来还有两万多兵马以外,可能就剩下刘文秀的残兵了,目前却还不知所踪。
李定国取消了大西国监国的称号,但还是自称大西军安西将军。为了跟孙可望的官名区别,他和汪兆麟让马元利当了镇东将军。
李定国决定亲自前往南浦与蜀王朱平林会谈。如果朱平林不派人增加梁山县驻军,那么就要求自己的兵马前去驻守。
留下了马元利和汪兆麟在垫江,李定国也只带着几十个亲兵,就往南浦而去了。
第136章 岷江沉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