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两年前成都之战缴获的那把火枪来看,难道明军大量装备了新式火器,就能彻底翻身?不,光是这枪还不够,还有那飞天的东西,那可是西方都没有的秘密武器。
满清是要议和,还是继续顽抗,或是准备退守关外,必须要拿个主意了。
议和其实已经进行过了,之前多尔衮就已经派人去南浦,向建武帝朱平林提出按现有疆界,共分疆土,永不相侵。
建武帝冷笑着拒绝了,共分疆土?凭什么要把大明疆土分给你?条件只能是满清撤出山海关外,恢复到入关前的边界。
不是建武帝不想收复关外之地,凡事有个度,这相当于给了多尔衮台阶下。你要是说让满清把宁远、锦州甚至是沈阳都割让出来,只会让对方奋起抵抗,鱼死网破。
即使是这样,多尔衮也无法接受。
因为他在满清的盖世功绩,就开始于率清军入关,定都北京。
现在要将他的功劳彻底毁去,告诉他这只是黄粱一梦,他宁愿去死。
所以他忧虑成疾而亡。
现在清廷再谈议和,就跟第三条路退守关外没区别。
所以清廷实际上只有两条路,拼死抵抗或是退守关外。
大臣争论的焦点在于,一派认为拼死抵抗万一全军覆没,到时候想退守关外也成了奢望。没有了兵马保护,明军一定会随后追杀,关外诸城都会失陷。到时候满人要么被杀死,要么为奴,或是逃到深山老林里继续以打猎捕鱼为生。
一派认为如果不抵抗直接退守关外,虽然能保留现在剩下来的几万兵马,看上去好像还可以东山再起,实则永远没有机会了。
因为当初努尔哈赤时期虽然只有几万人,但面对的是腐朽不堪的明王朝和武备废弛的明军,现在他们要面对的敌人,是不知道哪里弄来先进武器的明军,其背后还有焕然一新的朝政。
如果是那样,不如现在就在此处决战,至少不负祖先尚武之名声。
而且,满清刚刚花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才从西方国家那里购买了一千支滑膛燧发枪,虽然没有明军装备得多,但是也不算少了。
这一千新军,已经训练有素,是该让他们上战场了。
年纪尚轻的顺治皇帝福临此刻一片茫然,他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本来是该读书习字,或者骑马射箭,亦或是可以尽情玩耍的年龄,此时却要参与听不懂的国家大事。
“皇上!太后!请让臣带兵与明军决战吧,眼下已事关我大清存亡了。”多罗贝勒岳乐奏道。
经过这几年的血战,满清宗室将领比如多铎、豪格、硕塞、尼堪、博洛,他们有的战死,有的病死,还有像阿济格这样被俘后放回,一蹶不振不再理会朝政的。
满清已无人可用了。
爱新觉罗·岳乐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顺治皇帝福临堂兄,年方二十五岁,但是论军事才能,目前满朝宗室里没有一个能及他了。
布木布泰犹豫不决,要用这最后的家当拼死一搏
第220章 建武零三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