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下水服。
我们紧跟老稂头往潭里游去。
自从被孙大哥教过一次。
我的水性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可孙大哥却是为此送了性命。
孙大力为了报仇,估计还在四处追杀我。
最可悲的是,连累肥龙四兄弟送了命。
我触景伤情,心中莫名的惆怅。
正愣神间。
白菊拉了我一把。
我身形一滞,就在泉底站直了身体。
看来,藏龙泊不过百米深,水流轻缓,水温也没有瘠山泉眼那么?人。
估计藏不住龙。
我定住身体,低眼往泉底看去。
只见跟前隆起一方浑圆的土封堆,宽近十米,长达数十丈。
形状跟削去一半的圆柱似的,圆滑对称。
可历经千年,且葬在水下。
按常理,应是丘垄早平,不可能保存这般完整。
我心中诧异。
不由得往封堆走近。
而后才发现紧挨着封堆的青铜棺。
棺口方正,无梁无棱,类似诸夏(汉朝前的汉族)的梓宫。
棺壁以黑漆为地,上施朱彩,并以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雕琢出各样纹饰,其中以云纹、兽纹和三角形纹为主。
棺柱外绘朱黄结合的花瓣纹以及龙形卷曲的勾连纹。
棺盖上,更有手持双戈戟、头生双角的羽人武士,“土伯”(阴间幽都的看守)浮雕。
将整竖铜棺雕饰的庄严厚重,高大华贵。
怎么看都是王侯灵柩,偏偏就这么随意的放在水底。
也可能是被盗墓贼挖出来,拿走陪葬品后丢弃的。
可这铜棺少说也得有五吨重。
又是在百米深的潭底。
就算用起吊机,估计也搞不出来。
我苦思无解。
只得趴在揭开的棺盖上,用头灯照向棺内。
灯光下。
棺床上铺着一层黑竭状的沉积物,应该是防腐类的药材,其它.........
我正要起身,灯光落在棺枕处,现出几个朱色刻铭,字形腔正,正是战国时期的籀文,又称大篆。
我一眼就认出了铭文。
嵇蛮君。
嵇蛮君!!!
这名字我似乎在哪里听过?
待看清字迹。
我略微沉思,就想了起来。
在瘠山古墓的殉葬坑里。
我出现幻觉时。
那些无头尸就冲我喊过这个名字。
似乎是,嵇蛮君,该喝药了。
可那是幻觉,且远在瘠山。
这里可是关寨的藏龙泊。
两者如何能联系到一块!
难道这里跟离洛,洪沙瓦底也有关系?
我惊愕的瞪圆眼珠,被这个发现吓的不轻。
那边。
老稂头刚落脚,就跟小四九趴在封堆上挖起了盗洞。
水下挖洞不比地面。
费力不说。
旋风铲和工兵铲根本用不上。
也就老稂头准备充分。
带了波纹铲和尖嘴洞锹。
波纹铲形似船底,刃带波纹,能很好的卸去水压,铲开湿泥。
尖嘴洞锹则是用来破开沙裸石和硬岩的。
老稂头跟小四九在封堆侧边挖了好半天,才挖进去两三米。
两人累的不行。
只得换我跟白菊上。
说起来。
我虽没挖过盗洞,但翻过地种过菜。
对老稂头跟小四九费半天劲才挖这么点深,心中是有些鄙夷的。
于是接过洞锹,跳下盗洞,卯足了劲往下凿去。
只听叮的一声闷响。
我手臂一麻,洞锹脱手飞出。
挖槽。
我暗骂一声,探头往洞壁瞧去。
才见这处封堆并非泥土,而是变质岩和沉积岩,其硬度比铁板差不了多少。
怪不得浸在水下还能保持封堆的形状。
可变质岩沉积岩不是山崖峭壁上才有吗。
为何会在水潭里。
我捂着发麻的手掌,暗自思索。
见我连把洞锹都握不住。
白菊横了我一眼。
将波纹铲递给我,捡起洞锹进了盗洞。
叮的一声下去。
沉积岩就被凿开好大一块。
这神力。
第69章 嵇蛮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