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殷切地望向晏淮起,“你帮我去找那两个人吧。我怕……顾家人欠苏云姒的即便是下辈子做牛当马也偿还不清。我不敢面对他们俩人……”
晏淮起爱怜般的轻抚着顾盼的脸颊,晏氏一族欠了苏家人血债,顾家人欠了苏云姒血债。要是一般的人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牵扯到长辈的事情能赖就赖了。
顾盼就是心软之人,这些年一直把苏家、苏云姒的遭遇放在心里。她想做出个成绩向世人证明她这个从苏家旁支走出来的外孙女骨子里流的是和苏家人忠君爱国一般热忱的血液和信念。
苏家人能为南倾国百姓抛头颅洒热血,她也想为南倾国百姓鞠躬尽瘁。
晏淮起答应了她。顾盼也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借着章品序之口提出为国却被晏家人背叛的苏盛琅配享太庙。
顾盼直接拍板做主,让苏盛琅及他两个和他一起被杀的儿子的灵牌放进太庙,享受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香火供奉。
晏淮起去见了苏云姒生的两儿子。这俩人起初并不相信他说的这些,毕竟晏淮起说得这些和他们的身世差的太多了。
晏淮起也没觉得他们会这么快的接受他们的身世。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束缚了他们的思想,他们不会对苏云姒的悲剧感同身受的。
晏淮起把这俩人带去了酉州还没有修整好的苏家老宅。当年酉州被北凉的铁蹄践踏,无数的百姓远赴他乡。可故土难忘,有些人即便走得再远,一抹记忆深处的饭菜香味,一句亲切的家乡话都能唤醒他对故土无限地回忆。
故乡的原风景之所以能让人回想起来就怅然,那是因为它承载了许多人儿时或者大半生回忆的地方。
现在北凉被打败,很多散落在各地的酉州人纷纷迁回故土。
塞外的风吹过,酉州城大街小巷处的空气中都漂浮着酒香的味道。街头处,小贩们卖力地吆喝着生意。热气腾腾地白面大馒头、卤得鲜红发亮的羊肉、以及各式各样的小吃。
这个曾经沦为人间炼狱的地方它又焕发了生机。晏淮起带着人随便走进了街道上的一间茶铺。
铺里的店小二热情地给他们送来了酉州特有的苦叶茶。这茶猛一喝,苦得让人难以下咽,但咽下去后,唇齿间就能回甘。
台上的说书先生正摇头晃脑地讲着当年苏盛琅这个酉州刺史是如何英勇,如何击退来犯地北凉人。
讲到精彩处,台下纷纷响起喝彩声。晏淮起又是喝了一口苦叶茶,再看向坐在边上的俩人,神情倒是淡定地很。
他们身体里留着苏家人的血脉。他想先让这俩人了解下他们的祖辈是如何地英勇。
店小二热情地端上了当地的各种美食。饭后,晏淮起直接又把这兄弟俩送去了酉州的兵营。这兄弟俩以前算是娇生惯养,如果不是晏淮起这种身份的人送他们来兵营,旁人还真不好压制住这兄弟俩。
在兵营里操练了几个月后,晏淮起的手下人给他送来了信,说这兄弟俩现在已经能接受他们是苏家人的认知了。
晏淮起知道后遂是会心一笑,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时间了。
只要他们兄弟俩越是认同他们身为苏家人的这个身份,那他们就越是会想去探寻那个生了他们,却一生都生活在不幸和苦难的那个母亲。
也诚如晏淮起预想的一般,又是半年后,俩人从兵营里出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上京城见了顾盼。
顾盼知道他们的来意,开口便是,“你们亲生的母亲是个即便自己身处苦难也要力所能及地救助人的好人。她的一生被压迫、束缚、欺骗、折磨……但她在每个阶段选择做的事情都是有她不得已的苦衷……
即便她最后选择结束生命,也是因为她已经承受不住命运对她一次次地打击了。她不是弱者,她是个在苦难中缓慢爬行的勇士。”
苏云姒悲惨的遭遇一直是顾盼心中的一个痛。她恨不得提着耳朵对苏云姒生的两个儿子不停地说着苏云姒那些美好的品性,让他们接受苏云姒这个生母。
可她最后还是控制住情绪,尽量用平和的语气把苏云姒的一生述说了。
后面顾盼再得到有关这兄弟俩的消息就是他们抛弃他们原有的富贵生活最后回归酉州,并在酉州安家定业,成了被酉州百姓承认的酉州刺史。
时光荏苒,一晃又是几年过去,南倾国在顾盼的努力下终是成为这片大路上最富足的国家。就连北凉这片疆土也被顾盼迁民政策影响,本是两个国家的人百姓,再有了接触后先是敌对、仇视,慢慢得倒也开始融合起来。
只是要让这么两个敌对了几百年的国家的百姓们可以真正的握手言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需要的不仅是顾盼也有下一代君王的努力。
在晏淮起四十六岁的这年,他的身子因为年轻时受了蛊毒的影响虽是后面治好了,但身体虚耗太多,他还是在这一年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他走后,顾盼大病一场,待身子终于转好后,她又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怎么管理国家上。
她的一对儿女都劝她不要太拼命,她并没有听下去。在这期间,她曾阻止过几次针对她的叛乱,也查出了针对她的幕后黑手——江如歌。
俩人秉烛夜谈过,江如歌宣泄着他对身世对亲人以及对她这个女帝君的各种不满,甚至在情绪激动下还曾出手伤过顾盼。
顾盼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一股狠劲。如今被江如歌这么一激,便像是一只凶猛地野兽似的反将江如歌扑倒,夺取了主动权。
江如歌最后落了个被囚禁终身的下场,但他被关起来后,心境倒是放开了,身上的戾气也日渐消散。
不多久,居然剃度出家,皈依佛门。从此青灯常伴,岁月静好。
八年后,在顾盼四十六岁的这年,她平和地躺在床上对自己一对儿女交代后事。
她的一双儿女都是她的心肝肉,也都在晏淮起在世时,被他培养得极好。
朝中大臣中虽也有人想提前押宝,赌这俩人中谁最后得了大位他们这些提前押宝的人耗能分得一杯羹。
在皇位传承给谁上,她举棋不定,不知道该把皇位传给谁。也或许是她年龄大了,想得事多了,偶尔遥想当年怀两个孩子时做的胎梦。她梦见有个太阳窜入她的肚子里,但她生的却是两孩子。
那这窜入她肚子里的太阳该不会预示着这两个孩子中有一人以后会带领南倾国走向更繁华的地步。
顾盼想得乐观,也实在是因为她不知道该怎么从这俩孩子中选一个合适的人来继承她的大统。
所以后面干脆抓马的让俩人抓阄,谁赢了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顾盼闭眼后,按照她身前的遗愿,她和晏淮起合葬。这对夫妻也被史书家写入历史,成了无数男女羡慕地对象。
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
几百年后,江南水乡里,一个俏丽明媚的小姑娘正站在桥头焦急着等着她外放做官的阿爹回归。
她的阿爹提前遣人来说今天就能到了。一早,她就梳妆打扮来码头这边等了。
可是等了许久还没有见到人,心急的她就登上桥头远望。忽的,眼尖的她瞧见远处一艘船上站着一个身穿黑色大衣的男人看身形和她爹极为相似。
再定睛一看就更像了,她欢喜地连忙向他招手。等船儿驶到跟前,看着她日思夜盼的爹真的就在她的不远处了。她高兴地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喜鹊似的奔向自己的阿爹。
途中,她撞到一个人。她赶着见阿爹,头也没抬的跟被她撞到的人说了声对不起,随即便又向阿爹跑去。
她不知道的是她离开后,被她撞的人低头捡起了她掉落在地上的香囊。拿着香囊,他回头去看那个已经扑进自己阿爹怀里的女孩儿。
一年后,国都城的码头。
女孩挽着自己亲爹的手从船舱里走出来。他的阿爹高兴地对着她说道,“呦呦,以后阿爹就在国都城当官了,你也将是国都城这里的女娘了!”
女孩出生时就没了娘,阿爹又常年外放。幸好,她的祖母一直细心抚育她,给了她能给的爱。如今看到国都城的景色,她心里想着等他们父女俩在国都城定下来后还要把祖母接到国都城一起生活。
码头上人潮汹涌熙攘,却忽听有人喊“抓贼”,接着女孩便被人撞倒在地。女孩抬头去看撞她的人,那人脚下一阵风已经跑去抓贼。
女孩父女俩怕惹事,便登上马车赶着去他们在国都城的落脚点。恰好刚才撞了女孩的那个男人这时已经抓到小贼,他抬头看过去正好瞥见女孩在阳光下发光的那张脸。
又是她!
男人目送着马车离去……
他们的缘分已经悄悄地开始抒写了……
第203章 终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