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穿行的山林中,两条腿很难跑赢轮胎和履带。
尽管临建营营长已经打了提前量,罗森和哨兵也铆足了力气全速奔跑,等俩人冲上指定山头时,于山腰北侧穿过的蓝方机械化部队也只剩下了个尾巴。
好在蓝方已经解除了电子压制,处于山顶位置无人机可操控范围很大。
罗森马上放出无人机,借助夜色的掩护,在离地约八十米的高度上全速向北追。
微光模式下,山林间缓坡上一条长龙穿行的机械化部队纤毫毕现。罗森集中注意力控制无人机,哨兵蹲在他身边仔细清点过数。
无人机一直向北飞出了一公里冒头,终于看到了蓝方车队的全貌。
共计突击战车五辆,装甲通讯车两辆、重卡十一辆,以及油罐车三十辆。
确认了敌人规模和车辆种类,罗森将无人机放飞到极限距离悬停监控,最终确定对方是向e5区域去的。
完成了营长交给的任务,俩人迅速折返汇报。
临建营营长立刻集合骨干开会,判断蓝方后勤保障单位隐蔽向前线方向移动,多半是在为下阶段攻击做准备。
毕竟后勤单位距离前线越近,部队补给效率越高。
后勤补给是蓝方那种高度机械化部队的软肋,一支后勤补给队的战略价值和防卫力量相比,简直是皮薄馅大。
营长和几名骨干一商量,都觉得蓝方即便在周围布置了保卫力量,主要针对的也是西侧对敌方向。
如果能凑后面偷偷摸上去,利用120火和红箭实施偷袭。只要成功引爆几辆油料车,就能彻底报销了整个补给站。
下定决心,临建营迅速集合,一百多号人在夜幕和山林的掩护下,分成散播向e5方向隐蔽前行……
现代战场立体侦察手段下,夜晚对部队的掩护可以说聊胜于无。山林倒是作用很大,但对于行进部队的战术素养要求极高。
临建营作为一个百人小目标,在山林间蛰伏,逃过蓝方侦查手段不难。
可一旦运动起来,结果就不一样了。
而且蓝方后勤趁夜前移,警戒和保卫是重中之重。
临建营开拔后只翻过三个山头,就被蓝方的高空无人机捕捉到了行踪。
发现疑似红方小部队后,蓝方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只是增派一架高空无人机盯着他们的行动。
一无所知的临建营,自以为隐蔽地翻山越岭了近四个小时,一路跟到了蓝方设立的前进补给站。
罗森控制着无人机,围绕补给站进行了仔细侦察后,攻击计划随之制定完毕。
三个连分别隐蔽移动至补给站东侧、东南和西南三个方向。
攻击准备完成后,由东南侧的一连发起佯攻,吸引蓝方防卫力量注意后,西南方向的三连掩护“120火”推进,在距敌五百米处目标油料车发起攻击。
一旦得手迅速撤出战斗,东侧潜伏的二连掩护。
如果攻击不力,一连、三连拖住敌人,二连全体发起突击。
战术制定的很全面,奈何三个连队的动向完全在蓝方的监控当中。
距离较近的二连三连相继运动到位,一连刚抵达东南方向预定位置,蓝方的远程精度打击就到了。
&nb
第126章 高空无人机视野下的夜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