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2章 满清的野心[1/2页]

扶一把大明 狼烟东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因为陈永福和田见秀带着的人马在汝州之战中多半时间在进攻李自成的兵马,所以这一次吴三桂把他们安排在了城外的大营之中。
      由于朱慈?R到了宁远,吴三桂从城外又抽调了五千人马进城守卫,除此之外,就是把几个主要军营向外扩充了二十余里,多派出了十几队的斥候,侦测范围也多了几乎上百里。
      其实此时吴三桂敢于在朱慈?R到来之后胆子大了一些,不光跟朱慈?R的态度和他自己的实力有关,也跟此时满清的情况有关。
      刚刚过去的八月,满清首脑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并且他生前未立嗣子,满清八旗首领针对拥立何人的问题,足足纠缠了一月有余,此事才刚刚尘埃落定,而吴三桂也是一直暗中了解此事。
      除了皇太极的儿子,跟朱由检以及吴三桂都年岁相当的多尔衮身为努尔哈赤生前相当看好的儿子,正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多尔衮给满清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说,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是坚强的后盾。
      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
      因此,郡王阿达礼、贝子硕?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
      八月十四日,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睿亲王多尔衮等都一起来到崇政殿,举行决定皇位归属的会议。
      最后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和多铎为首的两白旗上。双方相争,委决不下。
      其实吴三桂比较害怕的就是多尔衮真的当了满清的帝王,他正值壮年,一旦收拢了自己手里的权利,几乎是一定会以雷霆之势进攻宁远的,只不过最终吴三桂担心的事儿并没有发生,多尔衮并非皇太极的儿子,自然在称帝上是没有先机的。
      多尔衮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自己觉得自立的条件还不成熟,一旦强行自立,很可能会造成满清分崩离析,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苦心经营的局面自然也会直接丧失。
      他最大的阻力来自两黄旗原本皇太极手下的亲信大臣,这是他几乎没法争取的存在。
      最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
      在接近了九月的时候,礼亲王代善等奉福临登位,各王贝勒大臣等,共同誓书,昭告天地,同时宣布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改元顺治。
      本来吴三桂觉得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好消息,对于大明也是个好消息,但经过进一步的了解,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福临登基了之后,多尔衮马上就诛杀了阿达礼和硕?,当初正是这两人想要让他自立,他们俩万万也没想到,多尔衮会当先就把他们俩给处决了。
      一开始吴三桂也看不明白已经成了摄政王,权利其实跟满清帝王没差多少的多尔衮的这番操作,直到随后他又肃清了反对这种新格局的豪格及其下属,当即就稳固了以他摄政,六岁的福临为帝王的满清新的统治。
      多尔衮的这一方案,在客观上避免了八旗内乱,保存了实力,维护了满清上层人员的基本一致。
      当然,就连作为敌人的吴三桂都能看出来,他的这一提案,是自己争夺皇位不易得逞之后才提出来的,是在两黄旗大臣“佩剑向前”的逼人形势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
      这可不是他一开始就高瞻远瞩、具有极广阔的胸襟才把位置让给了六岁的娃娃福临的。
      吴三桂早就意识到,福临这个小孩在满清登基完全就是换汤不换药,自己主要的敌人还是他多尔衮。
   

第112章 满清的野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