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话说完了,他知道今夜的这口锅现在已经不在自己的手上了,接下来的决策权他早就已经决定交给这几个人了,这两条路不管如何选择,对于满清都不是十分稳当,都是有些相当的风险。
尤其是他若是自作主张的选择了第二条路以退为进的话,那之前辛苦攻下的至少三座城池就都得让大明拿回去,这样他在满清的朝堂上是一定会遭受到很多诟病的。
多尔衮在满清权利中心纵横了几年,对于这些人的性情也是摸得十分清晰了,现如今他把问题抛出去,让后续可能会质疑他的这些人来定夺,自然也算是个好办法了。
“摄政王的意思是,这两条路,我等进行选择?”
郑亲王自然明白多尔衮的意思,他也知道这些人要是在现在做了选择,今后就不会再有质疑多尔衮的机会了。
“不是尔等进行选择,而是咱们一起定夺,群策群力,找出对付大明的办法,如今我等就算是称帝,改了年号,不还是在山海关之外的苦寒之地?盛京的寒冬可要比北京城更加恶寒,如今一起为了我满清出力,等到下了江南,那江南的风光又不是我多尔衮一人独赏,那江南温润的美姬又不是我多尔衮一人享用!”
多尔衮把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他要做的也不光是把自己的责任给推出去,更为重要的就是在这个夜里选出最符合满清利益的方式,他们要的可不光是把关外八城给夺过来,他们想要的是入关,是让大明关内大片的土地和百姓都处在满清的统治之下。
多尔衮这么说起来,众人也不怎么说话了,他们都明白多尔衮说的有些道理,现在他们相互猜忌,只能让宁远越发的难以攻下。
代善之前一直没怎么说话,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倒是站了出来,论其地位,在这些人之中他自然是能说话的。
“摄政王既然当着我们的面说出了这两条路,想必你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一些偏向,你要是只有第一条路的话,自然也就不用把我等都召集到这来了,依我看,摄政王多半是想要利用这第二条路,对大明来个以退为进,又怕我等诟病,这才如此的吧?”
代善这么一说,算是把多尔衮这一次召集他们的目的给挑明了,但是多尔衮并没有什么表情上的变化,因为这不光是代善能看出来,旁人也是能看出来的。
“那不知礼亲王以为这第二条路如何?”
代善在皇太极当政的时候虽然并不受到皇太极的待见,但是他毕竟是当年的四大贝勒之首,年长位尊,在皇太极逝世后,为了消弭内争,正是代善权衡利弊之下才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这样的配置对于满清自然是好的。
“以如今宁远的守卫,强攻定然会损失颇多,既然中后所和前屯卫这两座城池咱们也不过才夺过来不长时间,那里面的守卫不多,百姓也还没有养熟,不如就把粮食和守城器械全部都云送走了之后还给他们,这本就是他们大明的城池,他们还能不要不成?若是要了,锦州已经到了他们眼前,他们不光要分兵守卫那两座城池,还要攻打锦州,用守卫锦州去消耗大明的兵马,的确是比咱们进攻宁远要轻松多了。”
代善把多尔衮没有说明白的话全部都分析了一遍,旁边的几人也算是认可了他的分析。
如此一说,结果就已经相当的明显了,那就是多尔衮所提出来的第二条路显然更加合适他们如今的情况。
“既然礼亲王已经把此事看的如此透彻了,不知诸位还有什么想法?”
&nb
第156章 满清定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