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7章 他乡遇故知[2/2页]

超凡医婿 爱笛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李楚安也来了兴趣,起身绕着中年男子转了几圈。
      “难道你真是我大爷?”
      “是呀,我真是你大爷!”
      “可你不是在国外忙生意么?
      咋跑到缅国这个小城来了?”
      “哎,说来话长呀!”中年男子叹了口气,随后问,“现在确定我是你大爷了吧?”
      “呵呵,差不多吧!”
      李楚安笑了笑,过去给李文海打开了手铐。
      “既然说来话长,那就慢慢说吧!”
      “嘿嘿,文海,你受惊了!”冯永正端了一杯水递给了李文海,“来,喝口水,压压惊!”
      李文海活动了下手腕,端起水来喝了几口,表情也放松了不少。
      “楚安,冯教授。
      我之前跟几位随从是在米国的。
      你们也知道,李家在米国也有生意。
      这些年,我一直在那边打理生意。
      但是,近来米国的病毒性肠炎疫情非常严重,正常的业务几乎无法开展了。
      前阵子,我接到了当地合作伙伴给出的一个建议。
      他们说,想要来缅国开拓业务。
      但是又不知道这边的情况。
      想要找个本地人吧,又没认识的人。
      我一听他们要来的这个地方是大姚。
      所以便答应跟他们的人一起过来,帮他们把前期的事情做好。
      包括厂址的选择以及人员的招聘和培训。
      毕竟大姚这边跟咱们国家的南云省接壤,有不少习俗和习惯都是相近的。
      可谁知道一到了这边才知道,这边的病毒性肠炎疫情情况也很严重,并不比米国差多少。
      但是工作还要进行呀。
      也加上现在正是疫情时期,所以招聘工作并不太好进行。
      没办法,我们只好出入各餐馆及酒店,希望能从这些途径了解点信息,看看能不能挖到人。
      毕竟在这个时期,还敢出来溜达的,一般都不惧生死,可能会愿意来伙伴的公司工作。
      结果,我们今天刚到那个餐馆,就被老板往外撵了。
      之后我们就吵吵起来了。
      再后来,你们就来了。”
      “噢,原来如此呀!”
      李楚安点了点头,不管李文海说的是真是假,反正对方是李文海这点无疑了。
      至于他为何来缅国,李楚安相信绝对不会是像他说的那样。
      “好了,大爷,我们现在需要对你和几位朋友进行一下病毒性肠炎致病菌核查。
      看看你们有没有被感染。
      你们就在这里接受隔离吧。
      不管感染没感染,都得最少隔离十四天。
      假如你们感染了病毒,那么需要立刻转移到特殊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啊?”李文海瞪大了眼睛,“还需要隔离那么久呀?
      那我们的工作怎么进行?”
      “刚才都跟你说过了,现在大姚这边封城,工厂和单位都停工。
      即便放你们出去,你们也招不到工。
      所以还是在这里安心接受隔离吧。
      你可以把这边的情况跟你那个什么合作伙伴说一下。
      相信他应该可以理解的。”
      见李楚安说的非常坚定,李文海也不便再说什么,便静静地点了点头接受了安排。
      “那好,大爷你先回去休息,回头忙完了我再找你!”
      李楚安起身朝李文海点了点头,便和冯永正一起离开。
      另外四位随从,经过审查,跟李文海回答的基本一致。
      即便这样,李楚安心中还是有点疑惑。
      现在是啥时候?
      全球病毒性肠炎都比较严重的时候,李文海那个什么合作伙伴还会到国外来开拓业务?
      再说了,什么重要的合作伙伴呀?
      李文海会放下那边的业务,来这里帮对方当牛做马?
      总之,李楚安就是觉得李文海身上透着一股诡异之气。
      只是他说不出来到底是啥情况。
      办公室内。
      李楚安静静看向了冯永正,“冯教授,对于李文海在此出现,以及他的那些说辞,你有什么看法?”
      “呵呵,李先生,您不是早就有想法了吗?”
      “我的看法是我的看法,现在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看出了他是李文海,只不过我也觉得他在此地出现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缅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而李文海在国外搞得都属于高新产业。
      来缅国根本就不卡边呀!
      他说帮朋友忙这点,我也有点怀疑。
      是什么样的朋友,能让他抛弃自己的事,来帮人家?
      ......”
      听着冯永正的陈述,李楚安陷入了沉思。
      难道这李文海身上藏着什么秘密?

第437章 他乡遇故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