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八十六节 治河(2)[1/2页]

宋耻 狂人阿Q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宋仁宗死后,宋神宗继位,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更是一个人定胜天的人物,对自然缺乏敬畏,再次进行治河工作,目的依然是让黄河回流。他们到处围堵,逼黄河入山东故道。结果再次造成泛滥,因为故道淤积的,已经比上游高了,水往低处走,根本流不通,所以上游不断决口。
      最后淹没郡县四十五,山东的濮、齐、郓、徐,冲坏田地逾三十万顷(3000万亩),黄河乱流,其中一支就溃入了淮河水系,甚至淹了苏轼做官的徐州,让苏轼大骂王安石“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横费之财,犹可力补,而既死之民,不可复生。”
      王安石之后,就再也没有大胆之人,敢在黄河上搞事情了。直到张浚。
      导水入山东,这是一个超级大工程,天下反对的官员无数。尤其是吃过大亏的山东官员,不管是在东藩府任职的,还是在朝廷任职的,无不反对。比如在临安做官的綦??礼,在东藩做官的花马刘等。
      花马刘哪里懂这些,他之所以挺身而出,主要是背后山东豪族的怂恿。
      最后这件事是李慢侯力主的。
      他力主此事,可不是他不懂,他至少比王安石更懂一些。也不敢像王安石那样急促,强逼黄河归流。他打算借用现行水道,以疏导为主,封堵为辅。晏??庸贪茁砗?У痰耐?保?蕉?诓欢鲜柰?盟??柰ǖ募盟?衷诙伎梢酝ㄍ蚴?ㄇФ忠韵拢┖4?恕6?一勾罅κ柰ū绷骰坪樱?还苁钦暮诱庋?淖匀缓拥溃?故怯?诱庋?脑撕樱?冀?型乜恚?谏睿?庸蹋?】赡苋盟?绷鳎?档湍狭骱投?魉?俊
      济河容易疏通,因为山东人多,花得起钱人力比较容易招募,漳河难疏通,因为北流黄河太长,而且人力缺乏。只能对淤积严重的地方,重点清淤,对堤岸浅显的地方进行加固。这是一个长期工作,每年预算三百万,将常年执行。
      经过双方三年的合作,今年冬天,晏??娜耍?衲甓?欤?沼诙伦×宋逭珊油?狭鞯囊惶跚?溃?馐腔坪幼约撼逅⒊隼吹模?谖逭珊雍凸陪昵??洌?剐纬闪思甘?龊?矗?狭苏馓跚?溃?庑┖?椿崧??珊裕?匦鲁晌?继铩9陪昵?沟追掀?R蛭?陪旰釉?臼谴涌?饬鞴?吹模??氖腔坪又????熬鸵丫?倩?囊丫?豢笆褂茫?獯蜗掠魏佣伪换坪佣嵴迹?倩?现兀?丫?苣汛由嫌渭绦???嵬ā
      五丈河则成为唯一引黄河东流的渠道,进行了深挖加固,不知道能用多少年。但有梁山泊缓冲之后,实际上进入山东的黄河水安全多了。因为经过这几年的观察,发现从八百里水泊梁山流出的河水,清澈不少。梁山泊“港汊纵横数千条”生长了茂密的芦苇、水草,竟然起到了过滤作用。于是经过梁山泊流入济水和泗水的黄河水清澈了很多,下游的济水和泗水淤积不严重。
      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暂时也无法预计。因为黄河泥沙并没有减少,无非是让八百里梁山泊承担了淤积而已。随着梁山泊淤积家中,这块大洼地早晚也会淤满,到时候黄河该去哪里?
      宋徽宗对这个问题也很好奇。
      李慢侯告诉他:“我们留着几千条河叉导水,疏通了其中两条河运。淤积年年冬季清理,十年二十年之内,应该能够坚持。万一将来淤满,则另想办法。反正不能让黄河南流,影响淮河水道。”
      目前至少进入了正轨,有充足预算,有效施工的情况下,应该能够尽可能维持目前的河道稳定。
      “将来改道,还是要走山东?”
      “最好走河北。能便于河运!”
      还有一点李慢侯没说,那就是燕京万一发展起来,黄河北流能解决燕京一带的水源,但那可能是几百年之后的危机了。走山东其实更便利,因为入海距离更近。而且徒骇河、土河等都得到疏通,目前承担漕运和商业通道,能从商业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盈余支持运转,可以作为黄河东出的备选。
      “这个晏??患虻グ :佣寄苤卫怼2焕⑹窃紫嘀?螅
      宋徽宗感慨道。
      事实上治河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很可能是不要命的张浚,之后是山东

第二百八十六节 治河(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