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银子在哪?[2/2页]

大明之明武帝实录 狐逍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极限,如果再大,也是无力管辖;而且在他留下的祖训中也将原因说的很清楚,这周围的十五个不征之国,要么过于贫瘠(朝鲜半岛),要么隔着海(日本及东南亚岛国),要么太过偏远(南亚国家)。所以一旦要出征的话,必定会耗费大量的军力,真的是得不偿失。
      很多人觉得,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等中南半岛可以去征服啊,征服了干嘛?耗时耗力不说,还得不偿失;就比如在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就曾因安南国入侵而发兵攻打安南国,并顺利吞并了安南国,结果呢?由于安南地区独立已久,视明朝为侵略者,各地多有反抗,明王朝为了维持在安南的统治,不得不派重兵镇守。
      在明宣宗继位后,采取全面收缩战略,杨士奇、杨荣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撤销交趾布政使司。虽然收缩,但对安南的文化输出却从未停止,所以后来安南内部动荡不堪时,主动要求归附明王朝,直至明朝灭亡时,安南始终都是明王朝版图内一个行政自治单位的地位存在。
      此外,还有朝鲜,朝鲜对明王朝一直毕恭毕敬,虽然没有像安南那样直接并入明王朝,但也差不多了。其实不得不感叹朱元璋那卓绝的智慧,至少远超他的儿子朱棣,以强大的国威震慑周边各国,以势逼人,不断向他们进行文化渗透;软入侵比武力征服虽然慢得多,但不仅安全,而且一旦征服后,就是彻底征服,不至于费心费力的镇压;可惜,如此完美的政策,却被后来的皇帝们玩崩了。
      “雄英啊,信任体系是个啥?”
      “爷爷,你知道飞钱,交子和当铺吗?
      简单的说孙儿相建一个皇家专属当铺,但当铺不好听,孙儿叫它银行。”
      (唐朝“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主要特征为:一地出钱并取得有关证明,在异地凭证明取得钱款,类似今天的汇票。“飞钱”有官办和私办两种形式,一种是官办,设于京城的“进奏院”,各地在京城的商人,把钱款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由进奏院开具发联单式的“文牒”或“公据”,一联交给商人,一联寄往本道。商人与节度使派遣在京的进奏院交涉完后,就可以以一纸凭据随时随地兑换现金。这样,不仅安全,还免去了诸多麻烦与劳顿,诚如《国吏旧闻》所云:“商人纳钱京师,可少慢藏之患;地方纳钱中央,可省转搬之劳。”另一种是私办,由一些大商人利用总店与设在各地分店之间的联系,向不便携款远行的商人发放票据,商人可凭此票据在私商所开的联号取兑货款。
      北宋“交子”北宋初年,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约1008年,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凭证,上有图案、密码、划押、图章等印记,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作为支付凭证流通。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1000文收手续费30文。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习惯称为“交子”,又名“楮币”。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后因发现发行商拮据或破产不能兑现被禁止发行。
      明朝“当铺”
      “质库”,即当铺,中国古代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商铺。亦称___等。在南朝时僧寺经营的质库已见于文献记载。
      当铺最早产生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寺院的一大贡献,时称“寺库”。宋代当铺称,是指长生钱,又称无尽财、无尽藏、库质钱的库,元时当铺除称解库,述称解碘铺,到了明朝正式称当铺。
      银行:
      金融监管职能,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银行通过金融手段对整个国家的货币信贷活动进行调控,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
      公共服务功能,中央银行作为银行向政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国库收支业务),发行政府债券以及在到期时偿还债务。
      由国家负责国际储备,如黄金外汇交易等。中央银行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的融资,支付和清算服务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
      财务监督职能。它是指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在这些活动中,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其业务和金融市场进行合法的监管和限制,并促进其依法进行稳定的运作。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货币政策要求中央银行从整体经济出发,维护以银行业为主体的支付清算体系良好运作,实现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目标,保护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福利。
      金融监管职能更多的是从金融行业角度出发,保证金融机构长期清偿能力,维护债权人利益,促进金融行业适度有序的竞争和稳健经营,从而实现金融体系的稳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都是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货币政策的实施与金融监管职能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安全有效的金融体系是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重要前提。如果金融体系不稳定,会增大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掌握详尽的金融机构的信息,以便对金融运行情况以及金融运行中可能引发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这样监管部门所掌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运行的信息资料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头寸等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第三,货币币值的稳定是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第22章 银子在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