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三十日,全家人开始忙碌起来,迎接正德十五年的元旦。
古时元旦、春节的称呼和现代不同。古时农历纪年,正月初一称元旦或元日。四大名著的内容来看,明代成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叫元旦,《西游记》则称为元日。清代《红楼梦》叫年,老百姓俗称过年。
民间传闻“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春节古人是指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春节泛指整个春季。民国时开始使用公历,新年称元旦,农历称春节。现代人才叫春节过年。
胡家人打扫院堂的卫生,准备祭祖拜神的祭品和吃食。
大门悬挂上桃符门神,贴上春贴(春联)。正房和厢房的门上,都贴上大红喜字,水缸和柜子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咱们老百姓寓意“福到来”。
到了晚间聚在正房,点燃红烛谈笑嬉闹。至五鼓天,胡蹇兄弟出去燃放鞭炮,大哥胡随将门栓的木杠,在院子地上抛掷三次,称为跌千金。
回到堂屋时,老爹在灶台上焚香,老娘摆设糖豆米团祭灶.称为“接灶”。祀神毕,老娘将米团取来家人分食,称为欢喜团。
接完灶王爷,进正屋再接岁神,燃烛灶香,请众神与祖先。用三牲熟食,细剪成阡千张的黄纸,供在祖先牌位前。
老爹老娘二叔在前,大哥小嫂胡蹇在后,对祖先牌位恭敬磕头行礼。只听老爹边磕头边虔诚祈祷:祖宗保佑,家宅平安子孙兴旺。
按照习俗,众神祖先前,遍燃香烛三天三夜,贡品焚而撒去。阡张至元宵罢,才烧毁。
祀神拜祖仪式结束,全家人互相拜祝,同辈作揖晚辈磕头,称为贺新年。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既现在的饺子。古时就有在饺子里偷偷包银钱的习俗,谁要吃到寓意一年吉祥。
老娘笑道:“把水点心全吃掉,看看喜钱是谁吃到!今年用的可是碎银子,不是小铜钱啊!”二叔胡正六瞪起眼睛:“是银子,那咱可得使劲吃!”
老爹嘲笑道:“老二,你能有那福气?吃到喜钱?”二叔大口地吃着饺子,嘟囔道:“那可说不好,去年水点心里的两枚喜钱,不就是我和二郎吃到的!”
正说着呢,咯嘣一声差点没把胡正六的牙给硌掉!胡正六慌忙把那块碎银子吐了出来,得意洋洋地看着大哥。
老娘笑道:“他爹,你说也真巧了!去年的喜钱,被二叔和二郎给吃到了,二郎今年就赚来这么多银子,二叔也跟着发了笔财!”
老爹却看了眼祖宗的牌位,说道:“那是祖宗显灵,护佑咱们胡家,开始兴旺起来。老二,咱想清明的时候,带上大郎和二郎,回乡祭祖。给老祖宗多烧点钱,感谢祖宗的庇护!”
胡正六答道:“应该,大郎和二郎也该回趟老家,给爹上个坟烧张纸!爹都走了五年了,临死也没见过这俩大孙子。唉!老三家是俩丫头,将来嫁了人,老家的祖坟,连烧张纸的后辈,都没有了!”
哥俩念叨着老家族里的事,浓浓思乡之情,不由得让胡蹇想起了前世的亲人!
娘的坟前,谁会去祭拜?爹的骨灰盒,还寄存在火葬场,本打算清明时候,给二老并骨!谁想他娘的,自己一觉醒来,穿越跑到大明朝来了!
胡蹇的好心情被侵扰了,吃完年夜饭,就独自回到厢房。躺在土炕上胡思乱想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明代民间很重视元曰的礼仪,明代谚语道∶“老子回头,不觉重添一岁。孩童拍手,喜得又遇新年。”民间士庶,均看重岁首,庆拜往还,举酒相祝,老幼咸乐。
元旦正月初一,主人领家人出游贺节。士人官吏等富庶人家,会预先在家的门楼内,放置白纸和笔砚,有贺客到来,在薄上写上名,就算是拜讨年了。主人根本不在家,并无迎关之礼。
元旦出游遇到亲友,即于街上叩头礼拜。长者贵人要叩头,街坊亲友需抱拳,说几句吉祥话。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此谓“吉拜”;如果右手抱左手,则称为“哀拳”,那是向别人报丧或求饶时,才使用的手势。女性抱拳则相反。
胡冬九领着全家人,去了本旗的屯堡—龚家屯。明代卫所屯田,因军官世袭,因此屯堡的名字,大多是以卫所军官姓氏命名。龚家屯因为小旗大人姓龚,屯子里共十户姓氏人家,二百余口人。
天津卫子牙里军垦屯田,下辖二个千户所,沿河分驻东西子牙里。胡家是东子牙里千户所军籍,归刘家集(百户所)统领,苏家堡(总旗)管辖。
胡冬九把年礼送到小旗大人家,让婆娘在贺薄上留名,也就算是拜年了。在龚家屯里遇到乡邻相互问候,好一顿繁琐的礼仪。把胡蹇折腾够呛,不是抱拳问好,就是磕头请安。
顺着子牙河,路过苏家堡时,照例给总旗大人留下年礼。
来到刘家集时候,胡冬九便带着家人,来到刘百户家。本以为照规矩留下礼物,却在大门口碰到小旗大人龚二虎夫妇。
龚二虎肩上托着胖嘟嘟的宝贝儿子,见到胡冬九,呵呵笑道:“胡老大,你他娘的发财了?往年迎春贺节时,抠搜几文钱的东西,今年咋这般大方?”
胡冬九腆着脸赔笑道:“小旗大人,二郎闲来做了些肥皂,换了点小钱。”
“小钱?”龚二虎咋呼道:“你少他娘的蒙咱?渡口管船的田老二说,山西阎家的商船,都去了你家。说实话,到底赚了多少银子?”
第16章 大明的春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