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
一颗种子,将它埋进松软的泥土里,然后仔细地培养,小心地浇灌,慢慢地等待着它发芽、生根、成长、壮大,最后开花结果。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稍微有一个不注意,这颗种子就会死去,而已经耗费下的功夫就全部成了徒劳。
一旦种子埋进了土里,种地的人就要开始观察天象,什么时候刮风,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烈日高照,要给种子多加施水,什么时候霜冻临地,要给种子盖上茅草。
种地人要观察四时流转,寒暑往来,节气更替,日夜往复。要学会根据云雾变幻,预测明日的晴雨,要学会根据星斗的移位,知晓今年的旱涝。而他们所观察的一切,恰恰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恰恰就是真正的大道。
所以在上古时候,领悟大道成仙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耕种的农民,而非整日在禅房里枯坐的僧道。
这些农民成仙之后,就将他们的领悟记录了下来,流传给了后人,其中的一本,就是现在陈晃拿在手上的《农人种豆经》。
爷爷说过,因为这些成仙的人都是农民,认识的字很少,没有什么文化,所以他们写下来的东西,并不合辙押韵,也没有格律讲究,几乎都是直接的大白话,但是能领悟这些大白话的人,就可以跟他们一样,通晓真正的成仙之路。
曾经,陈晃只是把爷爷的话当作笑谈,并没有多么在意,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似乎真的如同爷爷说的那样,他已经根据这本书上的内容,知道了成仙的方法,这个时候,爷爷已经飞升成仙,远在白云之上了。
想到这里,陈晃的全身仿佛都触电了一般,一股酥酥麻麻的感觉从他的脚底升起,一直蔓延到了后脑勺去,好像他脑子里的某根神经被突然打通了似的。
陈晃赶紧翻到《农人种豆经》的第一页,然后对着那一首诗,一个字一个字根据网页上的对照表进行翻译,整个过程大概过了半个小时,陈晃终于把这一首诗完整地翻译了出来:
种豆在深园,聚丹在丹田。
无园豆不发,无田丹不抟。
种豆先修园,聚丹先固田。
这是什么意思?陈晃看着这一首诗,陷入了思考之中,这首诗的每一个字他都认识,诗的内容也很简单,把炼丹比作种豆,种豆子要先把园子里的土翻新,炼丹需要先把丹田给稳固。
可是,怎么稳固?稳固什么?人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这里的丹田,又是指哪个丹田?
曾经看过的各种典籍和句子,开始在陈晃的脑海里一句句地浮现出来。
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出自张三丰《无根树》。
长生药,采花心,花蕊层层艳丽春。——出自吕洞宾《敲爻歌》。
&n
第5章 种豆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