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他们将点心吃得差不多的时候,钱庄伙计终于上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人——银子是用箩筐搬上来的。
盖得严严实实的箩筐里,全是银子。
小伙计拿着小称,严谨地称量,大多都是十两一锭的实心银子,大概手掌心那么大小的一块元宝状的,也像小船,可以叠放。
一百八十六锭在桌上码了好大一堆,钱庄伙计谨慎,段熙元也不嫌烦,两个人就这么一锭一锭地过了。
南枝在一旁就静静看着,她是不需要这样的过场的,她只需要摸一摸,然后脑子里想着是不是要把这堆东西收进背囊里,系统就会直接辨认为:“请确认,是否将这一千八百六十两(一两为31.25g,折合为58.125kg,误差小于1%)白银存入背囊?”
南枝存不存的无所谓,但是一伸手就能知道这白银足不足称,所以不太在意。
果然,称下来多多少少浮动一点儿,但是基本可以算是无误的。
段熙元如今掩护的手法已经十分不错了,当场就给了钱庄伙计三钱碎银子:“帮小爷我买两个竹箱来。”
竹箱是竹子编织的带盖子的背箱,大虞朝的读书人上京赶考都会背上这么一个,而且还挂着竹制的拉杆,若是背不动了,也能放下来拉着走。
竹箱下面的有两个有卡扣的地方,是可以放轮子的,轮子也是竹子做的,不大耐磨,所以大多人买来还是做背箱用的。
大概是因为竹箱总是被用来装书籍,所以竹箱里头还都缝着粗布,能够短时间挡雨,也遮挡住了人的视线,不叫里面的东西透露出来。
这样的竹箱散卖差不多一百二十文一个,三钱银子足够了,何况西宁城的钱庄不单单只兑钱,也可以算得上是个商贸中心,这些伙计肯定有相熟的店家,能便宜不少。
那伙计喜笑颜开地去了,不多时就送上来两个质量不错的背箱,才又退了出去。
南枝跟段熙元装模作样地收拾了一会儿,其实都已经存进南枝的背囊里了,背箱里只放了一些零散的碎银子。
两人从钱庄离开,钱庄伙计一直送他们到门口,见他们把茶点吃完了,还特地包了两斤点心送上,千哄万哄:“小的伺候两位可还满意?若是满意,下回还有好东西,千万来咱们铺子,我还伺候两位小贵客。”
段熙元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南枝却是点点头:“好的,那你可要保密,别多说话。”
小伙计笑道:“这是自然,咱们做钱庄这一行,眼要亮,嘴要哑。”
南枝跟段熙元这才离开,避着人群把背箱给收了,大摇大摆地去街面上买东西了。
虽然答应了小伙计往后有好东西还来,但南枝跟段熙元要卖粮食这件事,肯定不能再在这里办了。
不然这前头卖了怀表,后头就囤粮,实在是有些打眼。
南枝想着从来都是大虞那边运粮食过来,番邦商人在这儿买回去的,但那也都是在监控中的。
西川候如此擅长商贸,必然不会漏掉这件事,番邦商人买粮食那算是情有可原,因为许多番邦小国都不怎么产粮食,不事农桑。
但若是中原人大
第390章 暴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