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考虑堵不如疏,所以西川候才开放商贸,让番邦的人有机会过来买东西。
能买了,那关注点就在于价格高不高上面,而不是觉得没有吃的,只能去抢别人的。
抢粮食不算什么,人心野了,烧杀掠夺才是真正为患一方的大问题。
但是最近这几年,西洋跟东瀛那边越发发达了,好些东西,诸如怀表一类的,都是大虞朝没有,或者少有的。
奇货可居,这些人就拿着这些东西过来卖高价,再买粮食回去。
想想一块几百两银子的怀表,跟几十两银子的水银镜,再对比最高也不过二三十文钱的粮价,这其中的贸易逆差就太大了。
所以近几年情况就又变得复杂了,不能不叫番邦人过来做买卖,毕竟西宁城已经经营了这么多年,这里少说有几十万人是依靠着这个为生的。
再算算这些人背后的家庭、族人、供应者,那影响可就太大了。
所以,单是为了大虞朝的这些百姓,西宁城的商贸就不能关。
但是这生意继续做下去,亏损就只会越来越大。
上头的人自然是无所谓,他们还巴不得番邦商人多弄来一些精巧的小玩意儿呢,反正一百两跟一千两对他们来说问题不大。
但是对百姓来说就不同了,米面粮油的价格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计。
南枝跟段熙元他们这样大肆买卖粮食,让整个西宁城都紧张起来了。
先是普通老百姓发现不对劲了,前些日子因为暴雨已经涨过一轮价的粮食,价格怎么还在继续攀升。
现在一斤精米的价格已经上到二十八文钱了。
在黄杨县的时候,一个短工的日工价在三十文左右,杂面馒头一文钱一个,黑面粉三文钱一斤,白面粉跟米价都在六文左右。
也就是一个短工工作一日,养活一家三口是没问题的,就是怕找不到工。
在西宁这边,一个短工的日工价在八十到一百文之间,米价涨到二十八文了,这差价都超过三分之一了。
而一家人活着,不可能只吃饭,不做其他的,穿衣住屋,什么都要钱,所以百姓的日子立马为难起来了。
而后就是番邦商人了,他们带来的货物卖了,自然也是要买粮食的。
本来算着一次能够买上十万斤粮食带回去的,可这下米价翻了两三倍,就只能买三四万斤粮食了,这边的差价不大,可数量差别大,回到他们的国家,那边的差价才真的大。
所以大家一打听,发现是有人在大批量买卖粮食,顿时就一致要求要把这个人给揪出来。
南枝跟段熙元把大宗的粮食购买委托给了钱庄,自己在街面上散卖呢,见到米价上涨,还没来得及多想,就听到路边的人在声讨那个在各个钱庄大肆购买粮食的人了。
南枝一听,顿时愣住了:“熙元哥哥,我怎么觉得他们这好像是在说我们呢?”
段熙元更是赶忙拉着南枝钻进旁边的巷道:“不是好像,就是在说我们呢!”
 
第398章 粮价涨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