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54章 马周入仕【二】[2/2页]

贞观风云 饶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群臣听皇上这么一说,不由得面面相觑,眼里流露出惊诧的神色。他们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好缄默不语地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帝发愣。
      “皇上,难道您又要立新规矩吗?”过了会儿,萧?明知故问道,“恕臣直言,这几年皇上您推行的新政已经不少了,现今又要更改用人制度,这……”
      “这有什么不好吗?”李世民提高声音说道,“正因朕不断地推行新政,革除弊端,才使得大唐蒸蒸日上,日渐强盛。现在朕要向传承已久的用人制度开刀,也是因为它存在着重大的弊端,不得不除呀!天下之众,名门望族甚少,而寒门甚多。若朝廷选用人才,只从名门望族中挑选,那不仅会使朕失去许多贤才能人,也会让那些满腹经纶、胸怀大志的寒门子弟报国无门。这不仅会埋没他们的才华,而且还会令他们对朕不满,对朝廷不满。这无益于社稷!”
      “皇上圣明!”魏征出列,拱手说道,“天下之大,贤者众多,若破除陈规,不拘一格选人才,必能得到国之栋梁。此乃社稷之幸,天下寒士之福也!”
      “魏大人说的对!”房玄龄赞同道,“旧的那套选人规定确实抑制了寒门子弟为国效力的热情,也断送了他们本该有的前程。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损失,也是皇上的一大损失,朝廷的一大损失啊!国欲昌盛,当得有大批贤能之人来辅佐皇上。而要使朝廷上下人才济济,就得破除陈规面向天下寒士招贤纳士。”
      “说的是,说的是!”殿中大臣皆纷纷附和房玄龄,向皇上请求道,“臣等以为革新用人制度有利于社稷安稳与强盛,故而请皇上颁旨下诏推行新政!”
      “众爱卿能与朕同心同德,共理社稷,实令朕甚感欣慰。”李世民不无欣悦地说道,“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朕岂可因门第之见而弃用天下贤才呢?故而,朕决定废除偏见与藩篱,向天下所有寒门子弟敞开大门。只要他们有真才实学,朕就让他们入朝为官,并委以重任,如同马周一般。”
      “皇上圣明!”众臣皆高声赞道,只有萧?几位不善见风使舵的顽固分子不吭声。李世民见了,颇为不悦,沉声问句,“萧?,你还有何异议?”
      “既然皇上都已经决定了,微臣还敢有何异议!”萧?一拱手,压住心中的不满回禀道,“臣只是以为,这样会让科考人满为患,恐到时引起骚乱哪。”
      “此事不难,到时增设考场,多派人监考就是了。”李世民见萧?没再言词激烈地反对自己,面色立马就缓和了许多,一挥龙袖答道,“朕虽崇尚节减,但在这事上一定会毫不吝啬,该花多少就花多少。因为选拔人才,事关社稷之兴衰,天下之安危。如此大事,朕岂能不倾尽财力而为之?”
      “皇上圣明!”萧?听后,便拱手说道,“皇上用科考的方式从寒门子弟中选拔官史,臣无话可说。然马周不经科考而入门下省为官,这……”
      “萧爱卿,朕明白你的意思,你是在指责朕没经过吏部考核,就直接录用马周并给他连升几级吧!”李世民口气温和地说道,“朕乃大唐皇帝,有直接任用官吏的权力,这并不违反大唐律令。再者,马周的确是个人才,即便是科举入试,也肯定能得到朕的钦点。故而,爱卿你就不必再纠缠此事了,哈哈!”
      “是,皇上!”萧?看见皇上如此和颜悦色,算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他向皇上揖了个礼,然后就退回到班列之中。
      “好,这事就说到儿吧!”李世民环顾了圈殿中大臣,最后把目光停留在吏部尚书杜淹脸上,吩咐道,“杜爱卿,你立即发文把朕的旨意传至各州县。”
      “遵旨!”杜淹毕恭毕敬地向皇上施礼,嗓音洪亮地应了声。随着一声退朝,他便跟着众同僚一道出了太极殿,然后一转身朝尚书省赶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有关选拔人才的诏令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些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知朝廷用人不分门第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便可通过科考跻身仕途,甚至官至宰相。为此,他们都兴奋不已,一个个开始埋头苦读,希望来年科考时能够金榜题名,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乎,读书便在大唐境内蔚然成风,私塾也随之成倍地增加,形成了一股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的确,李世民的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获得一大批优秀人才。

第054章 马周入仕【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