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酒过三巡,众人诗兴大发,不禁吟诗唱和,彼此恭维,嘻笑一片。李世民像被他们感染了似的,也来了诗兴,即兴作诗一首,并虚心求教。文士虽生性放旷,不拘小节,却也不敢当面指出皇上诗作的不足之处,因而人人抢着说皇上的诗乃神来之笔,无人能及。李世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诗才有限,根本不配如此之高的赞誉。他心里也清楚这些人之所以给自己这首诗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想借此讨好他达到自己的目的。说实话,他很讨厌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若是在朝堂之上,他肯定会狠狠批他们一顿,甚至罢他们的官职。不过,这儿是文学馆,面前坐着的都是些文人骚客,他也就不好用社稷之臣来严格要求他们。因此,他非但不责备他们,反倒称赞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横溢的才华。沉吟会儿,他又提出比试诗才的建议。
比试,这可是最能在皇上面前表现自己了,因此众人都纷纷举双手赞成,并且很快就磨刀霍霍起来。为了公平起见,身为皇上李世民不参与其中,只当评委,同时充当评委的还有苏?浴⒉窳钗洹⑽ねσ约岸懦?汀R磺芯托骱螅??璞热?驼?嚼??诵蚰弧J紫瘸龀〉氖窍舻卵裕????屯烦了剂思阜种樱?缓筇а弁?呕噬峡谟狡呔??璐宋??韫λ痰隆@钍烂裉?耍?耐芬徽蠡断玻?袂槿春艿?ǎ?抟簧?⒁馍钤丁=幼牛?窳钗洹⑽ねΦ绕牢?哺?噬媳3忠恢隆O舻卵愿兆?拢?素肪图辈豢纱?卣酒鹕硪魉校??缇痛蚝昧烁垢澹??酝芽诙?觥K?氖?鞘粲诩葱擞Τ曛?鳎?吹们逍伦匀唬??磺槿ぁ@钍烂竦奔淳透?龉顾夹掠薄⒈鹁咭桓竦钠烙铮?渌?牢?菜嫔?胶汀T傧吕淳褪切毁取⒔?乔涞热耍??墙晕乃既?浚?堑妹罹洌??没噬系脑抻?
最后压轴的自然是魏王李泰,只见他起身离席,背抄着双手微仰着头,一边踱着方步慢慢走着,一边凝眉作沉思状。七步之后,他便觅得惊人之句,一首七律令在座诸位拍案叫绝,大赞魏王诗才冠绝当世,有曹子建之遗风,自当夺魁。李泰得到满座的赞赏,自是得意非凡,却故作谦虚以成君子风范。向文朋诗友谦虚了番后,他便把眼睛转身父皇,期望能得到他最终的肯定。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文才向来是非常欣赏,而且在众人面前也从不掩饰对他的偏爱。今又在魏王府,他岂能不对着魏王的幕僚,好好褒奖一番自己的爱子呢?因此,他思忖一下,就把最好的评语送给了儿子,认为他是此次比试的诗魁。其他评委自然没有任何异议,一致推魏王为诗魁。李泰自是高兴,不过他真正高兴的不是诗魁这个称号,而是父皇对自己的殊爱。他明白父皇当众夸赞自己,就是要让朝中大臣们承认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这对他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助他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第135章 闻过即改【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