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1章 兵伐高昌【十二】[2/2页]

贞观风云 饶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己的手下。
      安抚好高昌城后,侯君集又命薛万彻、丘行恭、契?何力、阿史那社尔各自领兵攻占其它城池。高昌将领得知高昌王已降,便纷纷不战而降。不几日,所剩二十二座城池全部被唐军占领。至此,高昌这个西域小国就宣布灭亡了,其土地人口尽归大唐所有。这使大唐地域版图进一步得到扩展,东到大海,西至焉耆,南达林邑,北抵沙漠,总共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真可谓是地域辽阔,繁荣昌盛哪!
      十几天后,平定高昌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李世民听了,欣喜异常,当晚便于武德殿设宴,与朝中文武大臣共庆胜利。酒醒之后,他又考虑起如何处置高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把高昌改为西州,设立西安都护府,留兵镇守。于是,次日朝议时,他便向文武百官宣布自己的决定。群臣听后,大都认为将高昌改为州县建置的确是个英明正确的决定,它可以彻底粉碎高昌复国的妄想,因而他们都纷纷表示支持。然而,魏征、褚遂良等宰臣却持异议。这令李世民感到此颇为不满,他敛去了脸上愉悦的笑容,神色渐渐阴沉起来,两道剑眉也不由得皱紧。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抬眼盯着魏征,没好气地问句:
      “魏征,你是明白之人,难道会看不出将高昌改为西州,永远成为我大唐的领地的好处吗?此举可使我大唐永绝高昌之患,你为何要站出来反对呢?”
      “回禀皇上,臣虽愚钝,然也能看出其中利弊。”魏征拱手答道,“臣所担忧的是,皇上这样做会招致天下人非议,从而有损龙威。向者皇上刚登基即位,麴文泰首先入朝拜谒,对皇上十分忠顺,为大唐安定西域诸国尽心尽力。后因重开大碛之路,麴文泰才与大唐为恶,皇上故而加以诛伐。今麴文泰已死,其子麴智盛也已归附大唐。皇上当念及麴文泰昔日之功而保存其社稷,立其子麴智盛为可汗,成为我大唐附属蕃国。如此,皇上之威德便可播及荒远之地,四方蛮夷皆心悦诚服,不加以兵伐便可使他们臣服于我大唐,这又何乐而不为呢?臣请皇上三思!”
      “魏大人言之有理!”褚遂良步出班列,拱手劝谏道,“圣人云君子只念其善,而不记其过。麴文泰虽曾对大唐不满而投靠西突厥,但在此之前他的确忠顺于我朝,连年向我朝进贡,且对我朝掌控西域诸国尽了不少力。皇上乃宽仁之君,当念麴文泰之善而保存其社稷,不应将高昌改为西州而亡其国。”
      “魏大人、褚大人所言,房某不敢苟同。”房玄龄反驳道,“不错,麴文泰曾对我朝有功,然皇上加倍厚恩于他。他非但不知感恩,反倒因大碛开路一事公然与大唐为敌,联合西突厥屡犯焉耆,致使丝绸之路受阻,严重损害了我大唐利益。今幸得侯将军藉天威而扫平高昌,岂能不借机灭其国呢?”
      “麴文泰虽有罪,然其子麴智盛不战而降唐,皇上当念其功德而保其社稷,如此方可以仁义臣服天下也。”褚遂良坚持道。
      “褚爱卿所言,也不无道理。麴智盛诚心归顺我大唐,朕自当不能亏待他。”沉吟会儿,李世民面带微笑地说道,“朕念麴智盛之诚心,故而不咎其过,不治其罪,且任命他为左武卫将军,封金城郡公。”稍顿,又用不可置辩的口气说句,“然朕绝不能让高昌国继续存在,以免为大唐留下后患。”
      “皇上圣明!”长孙无忌拱手赞道,“高昌是西域诸国与我大唐往来的枢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我大唐能完全控制高昌,那丝绸之路便可畅通无阻,有利大唐的繁荣与发展。反之,高昌若与我大唐为敌,这不仅边境难保安宁,而且也会阻断丝绸之路,不利贸易往来,从而阻碍我大唐的繁荣与发展。故而,臣以为把高昌划入我大唐版图,使其成为我大唐州县,便可完全掌控丝绸之路,边境也可无忧。此实乃一举两得之事呀!”
      “辅机之言,与朕不谋而合。”李世民呵呵一笑,提高声音说道,“朕之所以要把高昌改置州县,就是想要完全控制住这个战略要地,使它永远不会威胁到我大唐的边境和贸易往来,不会阻止我大唐的繁荣与发展。”说着,他又转眼望着魏征、褚遂良,沉声说句,“魏征,褚遂良,你俩皆是智谋之士,理当高瞻远瞩,难道会看不到这一层呢?朕坚信,改高昌为西州对大唐有益无害,绝对是明知之举。二位爱卿,请细细想想吧!”

第151章 兵伐高昌【十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