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承佑使劲儿按捺住想要开口反驳的念头,低着头等了一息,果然皇太后先不高兴的说话了,“是不是最好黛玉没过门,就先有了两个庶子庶女,做个现成儿的嫡母啊!?”
皇上本来还挺得意自己的主意,好不容易儿子开了窍,又开口答应成婚,那不趁机收几个美妾,岂不可惜大好的青春少年?可是等皇太后一开口,陛下就知道,坏菜了!
他忘了他大哥身上,当年他爹其实还有个贼得宠的庶长子来的,只是宠得自己后院儿天怒人怨,还未等当年还是太子妃的皇太后身怀有孕,那孩子就一场急病,夭折了。
这等宫中旧事,本来他是不该知道的,这些都是自己幼时喜嬷嬷讲的,老嬷嬷为了叫小殿贴爱护亲娘,开头总要叹一句,“殿下,娘娘日子不好过呦,想当年刚嫁给还是太子的陛下,新婚燕尔的,第一天敬茶,就有孩子来叫她娘,娘娘那颗心哦,这么多年,真是苦水里泡过来的......”
这些话陛下幼年时听熟了的,简直能倒背如流,如今一想起来,不免有点儿愧疚,觉着不该当着他母后的面儿说这个。
再想想自己,跟承佑一年生,只比承佑小几个月的自家二儿子,还有当年十分嚣张跋扈,甚至因为自己初一十五去了王妃房中,就敢挠到自己脸上来的二儿子他娘,如今的淑妃,和当年十分难做的皇后,皇上不免讪哒哒的,“哎,这纳了妾,也未必就叫她们怀嘛......”
兜头又叫皇太后骂了一顿。
正巧皇后换了衣裳回来,见他们在讨论这个,便安抚着皇太后,又笑着道,“陛下,少年人戒之在色,更何况承佑不比陛下,他长得慢,兽态还未曾成年呢,若是纳妾,岂不是有伤筋骨精血?不若再等等吧,好歹叫他把身子骨长成了不是。”
陛下恍然大悟,“哦,可是呢!还是梓童这个做母亲的心细,你要不说,朕都没想起来。”
皇后温和地道,“陛下整日里日理万机的,这些儿女情长的小事,哪里顾得上?您瞧,您还说要带着承佑上朝办公呢,他本来就比不得陛下聪敏,对朝政更是陌生的很,您呀,还是别叫旁的牵扯孩子精力了!”做个人吧!别带坏了我的好儿子!
陛下便哈哈大笑起来,赞同道,“是极是极!”又冲儿子挤眉弄眼地小声儿道,“承佑啊,可不是父皇不帮你,你祖母母后都不同意,那你就只能老老实实地等着过几年再娶媳妇了!”
司徒承佑依旧做出那副害羞的样子,脸红红地把脸扭过去,不理他爹,惹得陛下又笑。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便是纳妾,也没有小白熊插嘴的余地,索性他安安静静的,他祖母母后就把他不着调的爹拦了,要不然,他还得想别的法子去,虽能解决,但也怪麻烦的。
说说笑笑几回,皇上见皇太后不那么生气了,便又说回陵寝之事上,皇太后道,“陛下前几日递过来,工部拟修缮陵寝的折子,我瞧了,图纸也看了,坍塌漏水那处,在一处小侧室,主殿偏殿,还是完好的,若是用密封之法填了侧室,使其不再渗水,主殿也不是不能用,反正老婆子还能活,叫他们慢慢修去吧,工部也说要寻些新材料,不管怎么说,总比再建一个省钱。”
陛下面有不忍之色,“母后,毕竟是百年安息之所,哪里能叫您一个人孤单单地躺在阴冷潮湿的泥水里呢!”皇上还是主张盖个新的,毕竟是他儿子闯的祸,又是他亲爹娘的墓穴被毁,他不拿钱,倒显得抠搜不孝顺一般。
难免不惹朝臣民间非议,不若花点钱省心。
皇太后笑道,“呦,叫陛下这么一说,老婆子死了插山顶上才风凉呢!白天是满天的大太阳,晚间是夜幕星辰,居高临下,一览无遗,多好!”
陛下想想那画面,叫亲娘说得想乐又不敢乐,憋得脸色怪异极了。
皇太后摆摆手道,“就那么着吧,能不跟你父皇葬在一处,我还挺开心的,消停,省心!到时候,陛下也别给老婆子弄什么陪葬,我不要。你把你父皇那些妃子,都给他送去,他不说不回来了吗,正好儿,打包都送走,在北边儿叫你大哥给他弄个小行宫!自己的小老婆自己养,等死了也叫她们跟你父皇埋在一处!这现在天天圈在我后殿里,可闹死了。”
娘娘和承佑都低垂着头不吭声,陛下没法劝,嘎巴嘎巴嘴儿,不知道这个话题怎么就说到了父皇的后宫上了,只是,都送北边儿去?
想想已经被连根拔起的江南甄家,还有据说在慈宁宫后殿很是闹了几场的甄太妃,陛下突然觉得,也不是不行啊!
“那我回头给父皇写封信,他老人家年纪大了,身边也是该有个人服侍,还是母后想得周到,儿臣这阵子真是忙昏头了。”陛下很诚恳地道,好歹得跟他爹打声招呼啊,不能不说一句就把人送过去啊。
要不然算怎么回事?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地欢庆他爹不回京吗?
哪知皇太后舒心地歪在靠枕上,很痛快地道,“行,叫太妃们顺路带过去,这都是小事儿,不值当得叫信使飞一趟,最近都秋收了,北边儿都开始快开始下雪了,得赶紧叫她们动身啊,要不误在半路就麻烦了,宜早不宜迟。喜嬷嬷,你现在就去后殿叫太妃们收拾东西吧,收拾完了明早就派人送走!”
啊,这么匆忙的嘛?
陛下都惊呆了。
皇后娘娘在一旁依旧端庄宽厚,“母后说得很是,既这样,叫太妃们把今年份例里的冬衣都带着吧,还有炭火手炉棉被毯子等物,正巧儿臣都准备妥当了,只等着落雪就发下
第121章 第 121 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