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一经宣布,满朝堂的贺喜之声,朝臣们齐齐恭贺皇上和太子,陛下满脸喜气洋洋的着礼部统筹,工部、司礼监、内府等处备办,钦天监加紧测算六礼和大婚的良辰吉日,满朝文武自然欣然领命。
然后等散了朝,就冲过来来找林海算账。
首当其冲的,就是礼部的官员们。
皇太子大婚,乃国之大事,虽有成例,但也是二三十年前的旧事了,前太子殿下如今与王妃和和美美,小日子过得十分红火,但是为他们夫妻举办婚事的臣子,却已大多并不在朝堂之上了。
起码礼部现如今的尚书,是没经手过太子大婚的。
而且皇上说了,大婚的时间就定在明年上半年,如今都九月了,这时间也太紧凑了吧,放在一般人家,六礼都走不完。
哪怕按着旧例去走礼,这也是礼部上下要忙到团灭的节奏啊!
更何况时移世易,许多礼仪已跟往年有大不同,只怕这大婚流程,就够礼部加班加点吵上许多时日的。
礼部素来比户部清闲些,礼部尚书虽和户部尚书年纪差不多,甚至还大着几岁,但瞧着可年轻多了,这会儿揽着林海肩膀,一边往外走,一边埋怨,“林大人,林探花,你这就不厚道了啊!口风如此严实,连个信儿都不透,我就不信你也是今儿刚知道的!你是属蚌壳的吗?”
礼部左侍郎恰巧和林海是同年,也凑过来道,“林兄,如此大的喜事,你也能憋得住,只是苦了我们礼部了,接下来这一年,咱们可就要多多打交道了,林兄还要行个方便呀!”
起码给太子妃量体裁衣,做大婚礼服,太子妃冠冕制服便服等,礼部是时常要派人登门的,十四五岁的少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到大婚之前,礼服不知道要修改过多少回呢。
林海一边接受众人道贺,一边连连告饶,“恍如梦中,恍如梦中啊......”
众人只当这老林是被喜讯砸晕了头,这话是在感慨皇恩浩荡,实则完全没听出内里的含义来。
翰林院今日不在御前当值的,也过来给林海道喜,又被礼部拉住了抱怨一通,圣上圣旨都是他们草拟的,不可能不知道消息,竟也不暗示暗示,毕竟皇太子大婚乃是喜事,又不是旁的军国大事,需要那么严格的保密。
翰林们连忙摆手,“可不敢乱说,众位大人这回可不能冤枉我们,这回圣旨可真跟翰林院一点关系也没有?”
哦?这话怎么说得?
翰林们贼贼地道,“那日当值的同僚回来说,这旨意,乃是圣上口述,太子殿下亲自手书哩!”
哦哦哦!
众人齐齐露出心照不宣的眼神,拍拍林海肩膀,羡慕地道,“林大人好运道啊!”
连大婚旨意都不愿假手他人,可见太子对准太子妃钟爱非常,真是叫人羡慕到眼热。太子硬挺着多年不婚,当年还闹出个“不易早娶”的命格来,当初的传闻配上今时今日的做派,真是羡煞旁人啊!
大家正闹着要林海请客,戴权笑呵呵的过来了,“各位老大人,杂家借林大人一借,陛下宣召呢。”
众人赶忙放行,林海道个恼,便跟着戴权去了。
皇上找林海,倒是真有事,乾清宫里铺了满桌子的京城坊间地图,陛下这会子跟太子爷俩个,正头碰头的,凑在一起挑宅子。
司徒承佑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说动他爹,陛下松口,打算在京中给心爱的大儿子弄个宅子,顺手把林海也叫过来,参谋参谋。
林海一脑门子汗,“此事臣怎好开口,陛下圣口决断便是!”
皇上却道,“林爱卿这话就外道了,太子在宫中自有居所,这城中的宅子,不过为了小两口将来偶尔出去散心居住,自然要离着太子妃娘家近便些才好。宫中命妇归宁自有体制,太子妃不好光明正大的省亲,但是叫孩子们悄悄儿地回去看看,也是人伦常情嘛!”
听了这番话,林海心中一叹,若是把女儿嫁去寻常人家,做人媳妇的,也不是说想回娘家就能回的,皇上能想到这点,林海这会儿倒是真的十分感动了,“多谢陛下体恤,臣真是......”
探花郎抬起袖子展展泪,皇上不免笑话他,“这会儿就哭,等俩孩子成亲那日,爱卿岂不是要涕泪滂沱?”
林海眼圈儿都红了,接过戴权递来的帕子,一边擦眼睛一边道,“不敢想,不敢想!”
差一点就失去的女儿,多么宝贵啊。
年轻的父母笨呼呼的养着孩子,差点儿养坏了,后来女儿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健康了起来,像忽然呼吸到新鲜空气,吸收到养分和晒到阳光的小树苗,茁壮成长起来。
一日比一日好,一日比一日高,健康,美丽,聪慧......
那么活泼明媚的少女,终于要永远地走出家门,成为别人家的一份子了。
这件事林海根本就不敢想,一想就要哭成泪包。
皇上哭笑不得,走过来搂林大人的细瘦的肩膀,“好啦,爱卿莫哭了,你这一哭,倒把朕和承佑哭
第143章 第 143 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