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三十九章 与谁为盟[2/2页]

权宋天下 老大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缓缓坐下,目光透过穿棂,看着窗外的西湖。
      碧波荡漾,和风日丽。
      “这一仗,所费超过亿缗。此战虽胜,府库其实早空。如今咱们宋国,还能拿出什么东西与人结盟?以如今财赋,至少还需三十年才能抹平亏空。
      三十年啊,你我还能熬到那一天吗?
      可是,莫说与南京府与权国结盟,哪怕多一些生意往来,都会被朝堂诸公唾骂不止。我皇胸有大志,奈何无一臣工能真正为官家分忧。以至,积弱难返啊!”
      “所幸,贾相今后,定当可以拨乱反正,中兴大宋!”
      “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廖莹中默然无语。
      良久,贾似道突然问道:“你觉得,忽必烈与赵权,谁能获胜?”
      “属下以为,忽必烈胜算更大。”
      “嗯?说说看。”
      “金亡之后,北地便已在蒙古国手中,忽必烈身为蒙古王公,接手中原统治,顺势可得。此为天时。
      南京府地处东北,无论是粮食或是物产,都远逊于中原。忽必烈又得地利。
      此外,忽必烈经营中原十数年,深得北地儒士拥戴,又占人和。
      赵权不出东北,尚可守成。一入中原,几无胜算!”
      贾似道摇了摇头。
      实际上,他的判断与廖莹中并无太大差别。但潜意识中,却又觉得赵权未必就没有一些机会。
      他其实依然在担心,有一天,若是赵权击败了忽必烈,趁势南下时,宋国该如何应对?
      与其争天下之道统?
      争华夏之传承?
      北地脱离宋国已百年,宋国又如何与其相争?
      也许,与赵权的香火之情,还是得留上一些!
      ……
      随着大权国传檄四方的立国诏书,中原各个汉万户势力,开始出现游疑之态。
      加入大权国,为恢复华夏道统而共同努力,让中原重归汉家统治。或是依然奉异族为主,为之征战,再图谋天下,沿袭百多年来的中原统治现状。
      哪一种情况,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之中,原本似乎已经被忽必烈捏成一块铁板的中原,开始出现了松动。
      保州张柔、真定史天泽、东平严忠嗣,依然坚定地支持着忽必烈;河东部分势力开始处于观望态势;燕京却突然选择了和林。
      蠢蠢欲动,伺机准备自立的则是益都的李?。
      青海在大权国西北野战军的号召之下,有不少势力公然支持大权国。
      正当新生的大权国,开始在全境内进行总动员,准备全军备战之时,后方却突然出了问题。
      这些年,南高丽的工商业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数家依附于高丽王族与崔氏的粮商,凭着他们独特的身份与权势,掌控着南高丽绝大多数的粮食贸易,势力因此急速膨胀。
      在南京府长期的经济封锁与压制之下,南高丽的粮价始终被稳定地控制在一个很低的价位之下。
      如此,普通百姓的温饱起码可以得到保证。
      真正因为低粮价受损的,是拥有大批田地的勋贵。

第九百三十九章 与谁为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