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71 章 第七十一章[2/2页]

表妹有光环 安碧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出来的半张脸着实是好看,眉眼如画,神色儒雅,着实是翩翩郎君。
      只是挡住另外半张脸的面具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不过施五姑娘只看了两眼便收回视线,对着霍云岚道:“云岚,那我先回去了。”
      霍云岚去吩咐人将凉茶包好了给她带走。
      左鸿文后退了半步,对她拱手,施五姑娘也很矜持的回了一礼,这才离开。
      待出了门,上了马车,伺候施五姑娘的婆子才道:“姑娘,这病要装到什么时候?”如今这会儿正是春暖花开的好天气,总是要称病呆在家里头难免憋闷。
      施五姑娘一上车就摘掉了帷帽,拿起一旁的团扇扇风,闻言回道:“不急,等我娘什么时候打消了把我送进宫的念头,我的病就好了。”
      婆子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夫人也有自己的考量。”
      施五姑娘扯扯嘴角。
      自家娘亲的打算她哪里不知?如今姐姐在宫中如日中天,万千宠爱在一身,偏偏一直没有喜讯,膝下空虚。
      便是想要让自己去看能不能添个娃娃,给姐姐,或者说给施家傍身。
      可是施五姑娘不乐意,她也有底气拒绝。
      这会儿便对着婆子道:“你是我的奶娘,自然处处向着我,有些话我也不避讳你,我娘亲原本就是个拎不清的,这事儿也是瞒着爹爹在做,我不告诉爹爹和姐姐便是对娘亲的孝顺了,却万万不会顺她的意。”
      婆子一听,半分不觉得可惜,反倒松了口气:“姑娘能想清楚就是最好的。”
      施五姑娘笑了笑,摇了摇团扇。
      她其实也没什么想不想的清的,只是记得姐姐的叮嘱。
      “宫里只能聪明人和高位人才能走得远,相比起来,聪明人一直聪明,高位人却总不一定一直高位罢了。”
      那后宫,能不去就不去,自己从来都不是聪明的,去了也是给姐姐拖后腿,倒不如安分一些,反倒是帮了姐姐的忙。
      这时候马车缓缓前行,施五姑娘便撂了团扇,掀开帘子看了一眼魏家药铺。
      婆子拿着扇子帮她扇风,嘴里道:“姑娘瞧什么呢?”
      施五姑娘落了帘子,轻声回道:“没什么。”
      此时,霍云岚已经见过了张管事,并且和他签下文书,再去衙门里过了明路,这事儿便是定下了。
      而接下去的几日,霍云岚都没有再去药铺,也甚少出门。
      直到殿试开考,霍云岚也没离开将军府,只管瞧着伍氏送魏诚去考试,过了几个时辰,又瞧着他们回来。
      魏诚下车时,霍云岚便让早早准备好的郎中上去诊脉,确认无事后才松了口气。
      毕竟殿试是王上亲自监考,又是在宫殿内,光是被一国君王盯着写文章就是极有压力的事情。
      有些学子当场晕倒,还有些熬到出宫再晕。
      像是魏二郎这般恍如无事的着实是少数。
      魏临今日也得了休沐留在家中,与二哥说了些话后,便去了书房。
      书房里,徐承平拿着封信,看着看着便是眉目舒展。
      瞧见魏临进门,徐承平扬了扬手中的信纸:“越小将军着实是心思坚定,这才几个月的时光,他便已好了大半。”
      魏临闻言,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笑意。
      越衡作为唯一没有被放回齐国的降将,年前就被诊出体内含有毒物,解毒的法门还未可知,可是若是性子坚韧的,真的熬过去,倒也不是全然无救。
      只要能熬过这一阵,便能留给魏临多一些时间去寻找解毒办法。
      魏临拿过信来细看,嘴里道:“即使如此还是不能大意,越衡此人,我志在必得,近期与齐国还将有一战,他有大用。若是这次能擒获齐王,想来也能探听出来点东西。”
      若是旁人听了,只怕会觉得奇怪。
      擒住齐王这是多大的功劳,偏偏在魏临口中如此风淡云轻。
      徐承平却能体会一二。
      在魏临看来,齐国定不能留,如今齐国做小伏低只是因为毒计不成,打也打不过,害也害不了,这才安静些。
      可楚国从未想过放过他,时机成熟,一定是要拿下来的。
      在魏临心中,齐国已经被划掉了,自然不在乎。
      不过军务可以日后再说,如今徐承平想的是另一桩事:“不知二爷此次殿试考得如何?”
      魏临的眼睛从信上移开:“二哥只说尽力而已。”
      徐承平则是轻声道:“之前我和左先生聊过,在他看来,二爷的学识经天纬地,不拿下一甲才是稀罕事,之前会试时候多半是被左先生的官司影响了心神,这次殿试只要发挥正常,自然能拿个状元魁首。”
      魏临瞧了瞧他,声音轻缓:“你觉得,可能吗?”
      徐承平没点头也没摇头,只是看了魏临一眼。
      两人心里都有计较。
      魏诚的文章到底如何,其实魏临心里没底,他确实是读书不多,自然也就判断不出文章好坏。
      但既然有左鸿文作保,想来是极好的。
      不过魏临虽然不会写诗作文,但他对朝堂之事很是清楚。
      如今自己在兵将中威望,是楚国除了朱家以外最高的,无论楚王是否信任自己,他都不会让魏家现在做大。
      毕竟上面还有个朱家压着,若是这次点了魏诚为一甲,便是要把魏家人推到风口浪尖上。
      到那时候,朱家必有反击。
      终究这次的名次还未可知,一切都要看楚王绸缪。
      而这几日在宫中,楚王确实是有些发愁。
      他与大臣一同阅卷,百十来篇文章过了好几遍,三甲定下了,可一甲二甲人选依然没有着落。
      两日后,天刚蒙蒙亮,楚王就已经坐在殿中,看着面前摊开的十份卷子,眉间紧皱。
      对于帝王来说,科举考试从来不是绝对的公平,至少殿试不是。
      寒门弟子倒也罢了,可是能考中的人里,高门大户子弟居多,他们自小就是最好的先生教导着,自然出头的机会就大些。
      每个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家族。
      如何分配这些世家子弟,想来是让君王头疼的事情。
      天子门生,这四个字从来不只是说说看的虚名,而是实实在在代表着君王偏爱。
      谁的状元,谁的传胪,这些都代表着帝王心思。
      纵然现在楚王大权在握,并不需要像是很多势微的王室一样,用殿试名次去讨好世家大族,但是楚王在一甲二甲的安排上还是要慎之又慎。
      特别是一甲的三位,状元,榜眼,探花,都不能随便安置。
      毕竟一甲是要直接入翰林院的。
      要提携谁,要打压谁,这其中自有门道。
      正想着,楚王就不自觉的拿起了一份卷子。
      第一眼相中它,是因为这字实在是好。
      笔笔如勾,方正挺直,纵然殿试时候多是要用馆阁体作答,但是真的能把每个字都写得漂亮的还是极少数。
      字写得好,让人一看就心里舒坦。
      而文章的内容也格外出色,楚王看着喜欢。
      这贡生的名字,楚王都看了好几遍。
      魏诚。
      魏临的魏,便是自己看好的归德将军的二哥。
      楚王心中的迟疑确实是与魏临所想的一般无二,假使魏诚只是普通的寒门子弟,点个传胪,甚至探花都是可以的。
      这文章,绝对配得上状元之位,就算点探花都是委屈。
      但他是归德将军的兄长,假使真的点了一甲,朝堂上必有震动,魏家也必然要为人所忌惮。
      楚王有些不舍的把魏诚的文章放下,转而拿起了另一篇。
      看着看着,就随手撂到一旁,转而再去看魏诚的。
      这人怎么能把文章做的平仄得宜,用词精妙,最难得的是还言之有物,着实厉害。
      有了这个对比,再看旁人的便总能挑出毛病来。
      楚王将魏诚的文章又看了一遍,不由得拿起朱笔在上面画圈。
      遇到好的就圈一下,再圈一下。
      若不是因着这卷子以后是要封存起来以传后世,只怕楚王能把上面圈满了。
      不过终究还是撂了下来,楚王轻声道:“便点个二甲头名,得个传胪也是好的。”
      可就在这时,有宫人近前,低垂着头声音恭顺:“王上,朱老将军想要觐见。”
      楚王头也不抬:“可说所为何事?”
      “朱老将军说,只愿王上看在他朱家过往功勋上,饶王后一命。”
      楚王没说话,只是将朱笔拍在了桌上。
      过往功勋?到底是功勋多还是罪责多他心里没数吗?
      终究,这朱家人还是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
      他对先王后用情至深不假,可是在楚王心里,什么都比不过朝廷,纵然知道了朱王后做的污糟事,楚王依然没有立刻处置,就是在筹谋着如何平衡朝堂,如何安抚长女。
      可恨自己刚刚还想着要不要护住他们……
      当真是惯出来的毛病。
      楚王很快就重新拿起了笔,将刚刚写好的名次划掉,又迅速的圈了几个名姓,便对着宫人道:“去,传常大人。”
      宫人闻言松了口气,想来王上终于把殿试名次定下了。
      这些日子因着楚王一直犹豫不决,饭都很少吃,引得他们这些伺候的也战战兢兢,生怕王上有个身体不爽利,他们怕是就要不好过了。
      这会儿好不容易有了结果,宫人心中格外欢喜,赶忙退出殿去,小跑着去请常大人。
      等常大人离开王宫,已是深夜。
      又过了两日,便到了殿试放榜的日子。

第 71 章 第七十一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