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
      牛乐和陈扬带着一个挎包来到大门口。
      作为独立电影,手续齐全是必须的。
      在办手续方面,牛乐建议采取的方式是和制片公司或者单位合作。
      比如这个1982年成立的电视艺术中心,《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均出自于此。
      “你现在临时注册公司来不及,先挂靠在这边的电视剧制作中心下面,等电影赚了钱再去注册。”
      “行,听您的,怎么快怎么来。”
      能省事省力,陈扬自然能快一点。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和审批单位熟得很,由他们公对公接洽,主打一个省心。
      “晓帅比我熟,我先让他打个招呼。”
      牛乐拿起电话,很熟络说道:
      “我和别人合作写了个剧本,你熟人多,帮我跟经理打个招呼。”
      “都小事,待会我就联系他。”
      电话那头,王晓帅直接就点头应承了下来:“我刚想跟你说,咱们电影审批通过了。”
      “什么,过了?这是大好事啊!”
      牛乐喜气洋洋的看了眼陈扬,给了他一个你懂的眼神。
      《十七岁的单车》拍完大半年被卡着,就等上映,这不上不下的感觉可太难受了。
      审批通过,可喜可贺!
      “是啊,好悬赶在威尼斯电影节前审完,下个月初我忙完了,咱们合计下带谁一起送去评奖。”
      “好嘞,别忘了打招呼!”
      挂断电话,牛乐也没瞒着陈扬,还约陈扬一起过去。
      听说电影终于过审,陈扬也松了一口气,自然是满口答应,内心对拍摄电影的渴望更盛。
      不得不说。
      王晓帅的面子大。
      很快,就有一个穿着西装、理着板寸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在门口问了句:
      “哪位是牛导?”
      牛乐忙带着陈扬走过去,对方也很客气:
      “你们运气不错,制片部的胡经理刚到办公室,我这就带你去找他。”
      “谢谢!”
      路上,通过聊天,陈扬知道对方和自己同姓,这个陈助理表情很轻松:
      “牛导你放一百个心,王导推荐来的,剧本不用看,胡经理跟王导是同学兼老乡,不会为难你们。”
      “那是那是……”
      陈扬老老实实跟在身后,内心波澜不惊。
      这就是人脉了。
      上戏、北影、中戏。
      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的,很容易抱团形成人脉。
      前世的舒畅,从一开始接戏接到手软,到后面资源降级沦落到给流量艺人作配。
      归根结底就是她当初正当红时,没有听劝,三大影视学院一个没报。
      无形之中,她失去了极为重要的人脉!
      等到舒畅渐渐意识到不对劲时,圈内已经开始筑起科班出身与非科班出身的壁垒。
      就连山大艺术学院都遭到了鄙视,更何况她的外国语学校。
      陈扬暗自思量,以后如果公司签了这小丫头,经纪人一定不能让她家里人当。
      有着牛乐的带路,一路轻车熟路,很快就到了电视剧制作中心,见到了胡经理,对方的态度出人意料的爽快。
      “哎呀,我当是什么事呢,晓帅还千叮咛万嘱咐。”
      见了面寒暄了几句,陈扬很懂事的拿了个公文袋过去。
      胡经理也不避讳,拉开一看是两条烟,态度更客气了。
      “不就是拍学生电影么,投资少点没关系,追求艺术的态度无价,报审的事我会安排人加急办,一个礼拜之内搞定,你们放心。”
      “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摄影师、编剧、灯光师,我们中心都有……”
      什么把关,什么看剧本,他啥都没看。
      就直接叫来助理,把报审的事定了下来。
      接下来,聊到发行的问题。
   &

第32章 电影报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