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人贾思勰,统帅35,武力40,智力85,政治88,魅力83,农业98。”
      贾思勰,北魏、东魏时期大臣,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他曾任高阳太守,著有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书中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
      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人宋应星,统帅30,武力30,智力83,政治86,魅力89,农业97。”
      宋应星,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四人徐光启,统帅50,武力45,智力88,政治92,魅力88,农业98。”
      徐光启,明代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中国著名古代科学家和农学家。
      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书中提出水利为农之本,无水则无田,专门讨论开垦和水利问题。同时根据多年从事农事试验的经验,极大地丰富了古农书中的农业技术内容,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并积极进行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对甘薯的栽培与推广,写下了详细的生产指导书《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用来备荒。同时对于其他一切新引入、新驯化栽培的作物,无论是粮、油、纤维,也都详尽地搜集了栽种、加工技术知识,有的精彩程度不下棉花和甘薯。这就使得《农政全书》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全书。
      “第五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统帅80,武力35,智力97,政治102,魅力95,

第43章 冲天大将军黄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