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四章 战前别喊话[2/2页]

天衍道祖 韶始何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这正是小猴从菊侍身体中“借”的一千点单位血咒的精血和小猴自己的八百粒练皮丹药量真气的总和——刚刚那么震撼的特效演绎之后,小猴消耗的真气却微乎其微。
      这就是小猴演化火焰森林图之后,发现的另一个灵感——小猴将之成为“单位真气”理论。
      王朝学者有提出所谓的“单位血咒”理论,将凝聚于虚空中不会自行消散的最低血咒耗能称为“单位血咒”。
      研究“单位血咒”,是因为如果武者施咒时,所使用的能量稍微比“单位血咒”这个量少那么一丝一毫,血咒就会自行消散,达不到攻击的效果。
      但从没有王朝学者去研究“单位真气”,这是因为开窍期强者们的真气,源于天地灵气,而天地灵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开窍期强者们研究的都是怎么把真气压缩、压缩、再压缩,让更多的真气汇聚到更小的一个点上,以便对敌时能将更多的真气呼到敌人的脸上。
      而极少数开窍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真气的天才们,使用真气的方法也是给铠甲、武器充能,用于提升自身属性和武器锋利度等等。
      就如溶血一层武者不会拿自己体内那少的可怜的几点精血去施展血咒一样,开窍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真气的天才们自然也不会拿体内少得可怜的真气直接呼敌人脸上去——直接呼过去,打出的伤害值,还不如自己一拳砸敌人脸上造成的伤害多。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导致了王朝学者们从没有去研究“单位真气”是多少真气量。
      然而小猴现在情况特殊。
      首先他面对的敌人对于他来说都是高手,他那点儿可怜的属性也就能欺负、欺负辅兵,所以他的真气用于近战毫无意义。
      其次小猴掌握的真气量极多,一匹龙驹吃下去就是十颗练皮丹的药量。
      而平常的天才,即便掌握真气后对药量的吸收能力有所提高,一天也未必能吸收到十颗练皮丹的药量;何况十颗练皮丹价值白银千两,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每天吃得起的。
      所以对于小猴而言,直接和敌人拼真气,才是当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但如果要拼真气,就得知道真气能否像血咒一般,达到某个能量等级后,就不再消散——如果往敌人脸上呼过去的真气,还没碰到敌人的脸蛋,就自行消散了,岂不是很尴尬?
      恰巧的是,当收回火焰森林图时,小猴就发现了构成火焰森林图的真气几乎没有消耗,于是小猴确定了真气可以如血咒一般,达到某个能量等级后,就可以自行凝聚在虚空中,不再自行消散。
      后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玩火”,小猴终于确定了“单位真气”——一百枚一等品练皮丹所含灵能转换为真气后的真气量,就是“单位真气”,当真气量高于这个数量后,就可以自行凝聚在虚空中。
      正因为研究明白了“单位真气”,小猴才舍得用真气衍化刚才那势动天地的一幕。
      反正真气不会自行消散,小猴完全可以演完了势动天地的一幕后,再将“参与演出”的真气回收利用;因而在刚才势动天地的那一幕演出中,小猴唯一无法回收的真气,就是化作光能、照亮夜空的那一点点真气罢了。
      所以倘若鬼魂玉公子和狗熊仔细看看势动天地后的山林,就会发现刚刚的火云光发光、不发热,山林中的树木连一片叶子都没烧起来。
      也因为研究明白了“单位真气”,小猴才敢将菊侍体内的精血化作真气后全部提出,在身周形成气旋,为迎战鬼魂玉公子做准备。
      否则的话,小猴真得全程抱着菊侍和玉公子拼真气了——一千点精血,放小猴自己体内肯定是存不下的;若担心提出后会自行消散的话,那小猴岂不是真的要和玉公子打到哪儿,就把菊侍抱到哪儿么?
      现如今,108个深蓝色的气旋形成后,小猴对上玉公子是完全不虚了——“你应该庆幸,我没学过剑阵,不然老子现在就布阵玩死你!”小猴心中嘀咕到。
      然而,小猴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完成备战的他,等来的不是鬼魂玉公子疾风骤雨般的攻击,而是鬼魂玉公子“掷地有声”的控诉:“我与阁下往日无怨、近日无仇,阁下一见面就痛下杀手,是不是太不道义了?”
      小猴可没开耳窍,这普普通通的、没用任何技巧加速的声音,从九百米外传到他耳畔,需要的时间接近一息——一息的时间,足够一营将士飞速赶到并将他们的树袋熊将军保护在阵型中央了。
      什么叫错失战机?这就是典型的错失战机呀!
      接受了王朝正规军事教育的小猴,可不会犯相同的错误——只见一营将士结阵刚完成,小猴身周的108个深蓝色气旋就化作了108支飞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着玉公子袭去!

第一百零四章 战前别喊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