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百七十五章 猜测[2/2页]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能不能办得成。
      钱渊摇头道:“高新郑此人,性情狂傲,难以容人,却不是个蠢人。”
      “难说。”徐渭也摇头,“高新郑其人,性子太急,不然去年就应该升任礼部尚书了。”
      钱渊继续摇头,“海运代漕运,哪里有那般容易,一个不好,动摇天下,高新郑不会贸贸然去捅这个马蜂窝。”
      今天徐渭和钱渊杠上了,也继续摇头,“高新郑可使漕运依旧,以海运补之。”
      “运河沟通南北,多少货物从运河南下直至东南沿海。”钱渊嗤笑道:“如若海运通行,朝中还会年年拨银修河道?”
      其他三人都沉默下来了,虽然这些年一直没有大修河道,直到今年隆庆帝登基,才提拔大理寺少卿潘季驯为总督河道,并南京户部商议修河道,但每年还是要拨些银子下去的。
      从大局上来说,南北运河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沟通南北,沿河的德州、临清无数城镇因此兴盛,靠河吃河的人数以十万计。
      但在朝中来看,南北运河的作用在于漕运,以中原、东南的粮草北输,保证京兆甚至西北的粮米供给。
      如果海船能顺利的将大量粮米运到北方沿海,那漕运必然衰败,朝中很难会继续维持对南北运河的修修补补。
      一旦如此,别说那几十万的漕丁,就是沿河的那些靠河吃河的人也不会答应……持续了一百多年的漕运培育出的既得利益者,哪里是那么容易能对付的?
      钱渊曾经对高拱说过,若试图以海运代漕运,必是万般无奈之下,被逼到山穷水尽之时,方能为之。
      看徐渭终于不吭声了,钱渊才下了结论,“只要高新郑脑子没坏,必然暂时蛰伏不动。”
      徐渭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指着桌上的纸笔,“快点吧。”
      “你不写?”
      孙?咳嗽两声,”文长兄书法气势磅礴,引人注目……”
      “气势磅礴?”钱渊冷笑道:“犹记得文中兄当年评价是,用笔狼藉。”
      看孙?盯着自己,钱渊一摊手,“小弟不能动笔……”
      孙?还没开口,徐渭冷笑道:“的确,展才用笔如涂鸦,太容易被认出。”
      “那谁写……”忍不住笑出声来的孙?猛地止住了笑声,难以置信的反手指了指自己的胸膛,徐渭和钱渊同时点了点头。
      沉思片刻后,孙?诚恳的说:“其实这封文书一出,外人都能猜得到必是随园手笔……”
      “那也不能落人口实!”
      “文中最善馆阁体,一笔一划均合乎规范,今夜就拜托了。”
      孙?哑口无言的愣了会儿,转头看去,“世叔……”
      钱铮立即起身拂袖离去。
      钱渊已经开始磨墨了,徐渭已经将纸铺开。
      为胡宗宪写下这封文书,是不忿满朝弹劾胡宗宪的徐渭出的主意,孙?和钱铮也颇为赞同。
      而写这么多……是钱渊今晚出的主意。
      因为钱渊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几十年后的那桩妖书案。

第八百七十五章 猜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