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章 咱也是官了[2/2页]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浙东匹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口供了,刘备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说。
      所以贾琮这点汉朝人的朦胧朴素“隔离审查”操作,在李素这种的老阴哔面前,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幼稚。
      老子上辈子可是在公安大学教过书的诶!
      虽然教的是谈判专家课程,不是刑侦,但每天食堂吃饭听同事聊到的那一星半点刑侦常识,也比你牛逼百倍了吧!
      论反侦察水平,李素简直是贾琮的祖宗,贾琮自然没看出任何破绽。
      “原来张纯真的有勾结幽州胡人作乱,那这事儿倒是不用急着自行镇压、把事情压下去再上报朝廷了,反而应该尽快通报朝廷……”
      贾琮在弄明白情况后,心中瞬间闪过了这样一个念头。
      作为冀州刺史,本州的郡级官员谋反,他还没能扑灭于萌芽,这本来是贾琮的极大失职,政绩会因此暴跌。
      所以,刚看到奏文的时候,他内心是很悲凉的,虽然不至于觉得自己官做到头了,但肯定也是前途无望——
      之所以说不是“官做到头”了,那还是因为他好歹可以推卸说自己上任不久、张纯的事儿是前任王芬埋下的雷。他只是奉朝廷之命来清除王芬余毒、“排雷”的过程中,手法不当,导致地雷直接爆炸了。
      但是,看到鲜卑和乌桓与张纯勾结这个描述时,他内心就生气了一股希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鲜卑人和乌桓人,那都不是冀州的!是幽州的!
      所以,这次逆案不是完全冀州本地人干的,而是冀州的一小撮阴谋分子和幽州的一群武装乱贼,勾结起来干的!
      要追责也是冀州官场和幽州官场各一半!
      张纯跑了,也不是冀州官场平叛不利,而是冀州这边派去杀贼的都尉、别部司马,全部奋力奋战了,效果也很好,但猝不及防被没料到的幽州胡人接应了张纯,才导致了张纯没抓住!
      所以,首先发现逆情的功劳,是冀州的!
      首先出兵平叛的功劳,也是冀州的!
      导致平叛没能彻底完成的罪过,是幽州的!
      贾琮这个老官僚,内心瞬间就总结出了他该向朝廷重点陈述的三项要害。
      咱贾某人可没有罪,还是非常尽忠职守的!
      朝廷要追究,也该追究幽州刺史陶谦!
      想到这儿,贾琮也不避着李素,就当着他面吩咐手下:“来人呐,请仲治来。”
      不多时,就有一个文官服饰的属吏趋步而来:“使君有何吩咐?”
      原来,他就是刺史的文学从事辛评。
      贾琮头也不抬地吩咐:“你照着这个,帮我拟定一道给朝廷上奏的表章,要强调幽州胡人与张纯的暗中勾结——你懂我的意思吧?”
      辛评连忙点头:“属下明白,就在这里写么?”
      作为常年给刺史代写奏表的笔杆子,辛评当然知道如何揣摩领会领导的意思。
      “你就在旁边写,明早就要送去京城的。”
      贾琮最后交代了一句之后,重新转向李素,摸了摸胡子,斟酌着说:“既然贼情已经清楚,当初许诺尔等的封赏,也该兑现了。
      刘备是安喜县尉,是朝廷授予的官职,我不适直接调动,还是等上奏之后,看朝廷如何任命。你原先是中山督邮张善的书掾对吧?现在既然已经无职,我便征辟你为书佐。”
      这是命令式的口吻,由不得李素拒绝。
      但李素也不想拒绝,因为他知道,这只意味着一个起步官职,重要的不是什么职务,而是得到了任命后,依然可以为贾琮去雒阳上表。
      比官职更重要的,是眼下的差使。
      只要有差使,李素相信凭借着他的本事到了京城之后,肯定可以很快换官职的,到时候只要有人赏识他,给他更高的征辟,贾琮也没法不放手。
      “谢使君大恩!”所以李素非常干脆利落地行礼感恩。
      贾琮捻须思索,扭头问辛评:“仲治,功曹、簿曹等曹,何处有书佐空缺?”
      辛评心中一凛,谨慎答道:“功曹有空缺,但功曹掌人事考评……”
      贾琮摆摆手:“没关系,只是先放一放。某手头,比三百石的掾属,也没几个,再高也不合适。”
      辛评也就不再坚持,只是心中暗忖:这家伙,只是靠告密起家,居然也能跟咱只差半级了!
      辛评是刺史的从事,是正三百石的官,刺史手下其他那些“曹”的从事官,也是正三百石。而李素被任命为“曹”的书佐,相当于是曹从事的副手,是比三百石的。
      真是走运的佞幸小人啊!告密就告到比三百石了。

第19章 咱也是官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