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大约十分钟左右,才一前一后回了群英殿中。
清和山庄喜迎丰收的日子到来了,刚结束早朝,皇帝陛下就亲自轻车简行,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群司农部的官员和三个皇子,在慕斯年和一大群派来帮忙收割庄稼的农事司的人员陪同下进了山庄。
山庄下百里沃土,一大片的绿,一大片的黄。
绿的是红薯,黄的是玉米,还有一大块的青色随风如浪地翻卷是水稻,沉甸甸果实勾着头也即将返黄成熟。
玉米亩产一千二百斤。
土豆亩产一千五百斤。
红薯亩产二千二百斤。
大豆也是亩产上千,比外边百姓们种的翻了一番。
小麦正准备收完这季庄稼就播种,收成怎么样?到时候用事实说话。
所有人都是满脸欢欣,就算有人嫉妒现在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
南安帝反复地看着一堆堆的果实,再看看官员们忙上忙下的称重统计,几十岁的老头也满身是劲不喊累不歇息,心里满足地不得了,南朝史书,将会为他浓墨重彩地记上一功,百年之后,也不用羞愧不敢面见列祖列宗。
南临物产较丰,但年年灾情严重,各地不是旱灾,就是水灾。
特别是水灾的治理,收效甚微,每年总有月半细雨绵绵的梅雨季节,给百姓出行和庄稼丰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每次灾民进京,南安帝就会日夜不安,甚至在梦中听到先帝的叹息声。
大皇子瑜王为做出带头作用,主动与大司农一起做起了统计工作。
二皇子怡王和三皇子景王也不甘落后,一人选一个官员,呆在人家身边学做事。
南安帝看到儿子们真干起来,个个有模有样,还真不错,也觉得儿子们还是不错的,南临国末来可期。
中午庄子里的吃食比较简陋,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庄子上的丰收果实,和半上午让人去打来的野羊野兔和干山货素炒。
吃法就是上一次凤慧琳来那次,带着景王和几个贵公子在院中做的烧烤模式。
还别说,羊肉夹馍配鸡汤凉菜,再来一只蜜炙烤羊腿。
不一样的做法,不一样饮食方式,自由又野趣,除了大皇子有些拘谨不习惯,其他人都兴致盎然,开心不已。
半下午,南安帝要回宫了,临走时他对慕斯年道;“作为南临朝人,不用朕说,这些高产农作物,必须推广到全国各地去种植,造福南临百姓,朕打算按市场价全部收购了,你和镇国公主有商量过有啥想法?”
“陛下为国为民,臣子们怎敢有私心,这些粮食除了留下山庄里需要的种子,剩余的镇国公主早有交待,全部捐献给陛下,随您安排。”
慕斯年虽然是个武将,但他可一点儿都不呆直,句句都说进了南安帝的心坎里。
第63章 表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