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降临。
暮鼓早已敲响,然而严三郎依然坐在文昌茶馆和杨明远秉烛夜谈。
宵禁对大多数普通百姓有威信,对于县君之子,则犹如摆设。
谁会活的不耐烦,来撩拨县君?
杨明远画了一张很大的饼,从单幅的三国水墨或丹青画,再到书本的插画。
就连漫画、连环画等方式都被杨明远抛到了千年前,将众人震的全身又麻又痒。
“我们有了画的原本以后,再结合木雕工艺,做成一件件的装饰品,想必没有人会拒绝这种可称之为艺术的雕刻品吧?以后所有的水磨丹青三国画上,都会写上三郎你的大名,盖上你专属的印章。三郎你的名声,必然会随着这股三国之风流传天下啊,成为人人仰慕的一代国手。”
画大饼杨明远最擅长了,严三郎既然不爱钱,那多多少少像文人一样爱名声。
“如此甚好啊。”王管事比自己主子都激动。
主子成了国手,那自己这管事的还不得鸡犬升天啊。
“不仅是名传今世,将来成为传国重宝流传千百世,荫及子孙,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可我只会绘画,其他的一概不知。”严三郎有些底气不足。
“郎君你尽管放心,这一切只需交给我。我和秦老写故事,知道每个人物该怎么画,郎君你只需结合我们的看法,将心中所想的画出来即可。有了画,再通过我们文昌茶馆的一番传扬与运作,不出旬月,保证人人皆知。”
“如此果然可行?”严三郎还是有点不相信。
他知道自己的水磨丹青虽然还可以,但还没到大师的程度。
上层贵族众口称赞他画的好,无非是因为阿爷的官位权势。
若是离了这些,估计他们瞧都不会多瞧他一眼吧。
严三郎一直想的是靠自己的本事扬名,而不是靠父辈。
“自是可行的。再结合一些木雕三国作品,必然能让三郎之名从蜀地名扬四海。”
“我们府上也有一位从南诏国那边来的木雕工匠,之前是专门为夫人雕刻佛像的,不知道可否用得上?”王管事听到木雕就上前献了一策。
“雕的佛像如何?”
“栩栩如生,听说是南诏国剑川木雕工艺传人,逃难到蜀地。一手木雕出神入化,雕的佛像如在眼前,被县君夫人要去当了个工佐吏。”
“如此甚好,画和雕都齐全了,此事已成了八成。”杨明远拍手称赞。
“那我们从哪里开始画?”严三郎急切问道。
“不急,在办大事前,我们得说好怎么分成?”杨明远慢悠悠道。
鱼已上钩,接下来就是由他来掌控全场了。
“分成?什么分成?”严三郎满是疑惑。
“我们画了那么多画,印那么多书和插画,雕那么多木雕,最后都是要卖出去的。有买卖自然就会有收入,有收入自然就会有分成。”
“我不要什么分成。”严三郎很大方。
他对钱没什么概念,一顿吃十几贯钱的人能有多在乎钱。
而在王管事等人看来,这卖书、卖木雕能挣几个钱啊,真是不值一提。
杨明远差点就大头一点,千肯万肯地同意这桩买卖。
然而他还是有原则的,凡事本着互惠互利、公平公正的经商理念。
“我知道郎君你家赀万贯,自然是瞧不上这点阿堵物。但是刻印那么多书册,雕
第56章 忽悠合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