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终于振作起来,九原大营诸将俱是振奋无比。
在九原将士及黔首服役奴隶等人的心里,山高皇帝远,始皇帝的威名远扬,是整个大秦将士的神,崇拜,敬畏而又遥远,许多将士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帝的面。
而扶苏不一样,在九原历练的那段时间,那个刚毅勇武,仁爱和善,信人奋士的扶苏公子形象永远的刻在九原军民的心中,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那个刚毅勇武的长公子,遇到小股匈奴的袭扰迁入河南地的黔首,没有丝毫犹豫,拔剑相向,在他的带领下,以少胜多,以寡敌众,驱逐匈奴的侵扰,保护黔首的安全。
那个仁爱和善的长公子,时而行走在阴山深处,不顾生死,不看尊卑,在修筑长城的第一线,经常拉着刑徒罪犯的手,宽慰道,天下一统,外敌侵犯,父皇不得已征召大量民力短期内合拢各国长城,一劳永逸解决匈奴侵犯。不过也快了,快了,本公子答应你们,会上书父皇,等到长城修成,就让你们回家。
那个信人奋士的长公子,对九原军民无比信任,经常激励九原军民,黔首刑徒,九原所有人俱是感念信人奋士的长公子。
如此公子,谁人不爱,谁人不敬,谁人又不振奋呢?
直到那一次,皇帝先焚书,后坑儒。正直刚毅的长公子认为陛下施政有误,毅然决然直达咸阳,与皇帝争执一夜后,最终以失败告终。
皇帝下令,公子扶苏监军九原,无诏不得回国。
九原军民又沸腾了,如此诏令,对他们来说,扶苏公子留在九原是件大好事。
但是,从那以后,那个经常带着微笑,春风和煦,信人奋士的长公子消失了,代替他的是个颓然丧气,浑浑噩噩,胸无大志的消沉公子。
九原臣民不明就里,日夜祈祷,均无作用。
时间长了,各种谣言四起。
“长公子扶苏与皇帝不是一条心,被皇帝厌恶,贬往九原!”
“长公子扶苏跟始皇帝对着干,气的皇帝吐血了。”
“长公子扶苏本来就要册封为大秦太子,继位二世皇帝,结果因为几个酸儒丢了储君之位,实属不应该。”
也有不同的声音传播,这部分声音令大多数九原将士为之鼓舞。
“长公子扶苏虽然跟皇帝吵了一架,皇帝看似恼怒,其实那只是表面现象。六国一统,天下无战事,九原是现在大秦重中之重,皇帝遣扶苏来此监军,其意图很明显,这是在磨炼储君!”
“不错!扶苏虽然跟皇帝政见不同,但是皇帝陛下非常喜欢赞赏扶苏的这种行为。扶苏不会因为皇帝的威压就屈从,坚持己见,恰恰说明未来的二世皇帝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皇帝从心底是喜欢这种行为的,他也不想自己的接班人是人云亦云的无能之辈!”
各种判断成为九原将士闲暇之余的讨论话题。
对于将士来说,九原的一半天是蒙恬,另一半天则是扶苏。
王离点齐五千九原精锐铁骑,跟随扶苏策马南下,蒙恬亲自送到大营外,一再嘱托,务必让公子亲自见到皇帝,面禀皇帝九原事宜。
王离抱拳回应,“大将军放心,事关重大,末将明白大将军之意。”
蒙恬终于放下心来。
但是他心放的还是有点早了。
就在扶苏王离离开九原不到几日,蒙恬估摸着此刻二人应该离沙丘行宫不远了。<
第34章 九原的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