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3章 这大唐谁说了算[2/2页]

大唐:婉儿等等我 雨相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传上官美人进殿!”御前太监喊道。
      几分钟后,一抹淡蓝色身影缓缓走进殿内。
      “上官美人参见太后娘娘,皇上。”上官婉儿行礼道。
      “郭爱卿,来吧。”
      郭侍举看着十七八岁年纪的上官美人面对百官淡定自若倒是有些风度。
      “上官美人,今天我们就改造农耕一事交流一二,不知愿不愿意?”郭侍举客气的问。
      “见过郭大人,小女当然不建议。”
      美人可知,我大唐每年粮食总产多少?”郭侍举见上官婉儿不回笑着说,“天下储色米共计7600万石,全国户数600万户。那你知道一百亩地每年两季能生产多少粮食吗?”
      上官婉儿摇了摇头,这些数据她根本不可能看的到,郭侍举是在讽刺她什么都不懂就敢进谏改造农耕。
      “婉儿虽不知天下粮食储量几何,在长安我就听闻前几年收成并不是很好,而原因是因为前两年风雨不顺导致洪涝灾害,天降瘟疫霍乱世间,婉儿虽没亲眼所见但也知道,这些洪涝灾害是可以通过人力减少损失。”上官婉儿缓缓说道。
      郭侍举冷哼一声,眉头轻挑,“哈哈,上官美人,你是比那天上的龙王还要厉害呐!”
      百官齐声笑了起来。
      “人力减少损失?要是真的那么容易对抗天灾,我直接回家种地去得了,还用的在这听你这些异想天开的话?”
      上官婉儿不慌不忙接着说道:“郭大人可曾见过水车灌溉田地的机器?”
      “你说的是天车吧?不仅这些,我大唐之所以不断开耕新地,是因为曲辕犁的出现。”郭侍举一脸自信的说,他虽然没种过地可是天下事农耕之事他还是了如指掌。
      “据婉儿所知,这些灌溉耕地器械都是民间百姓在先人留下的器械基础上加以改进,既然民间如此求创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来一场自上而下的农耕改造,千年基业始于农耕,郭大人觉得婉儿说的对吗?”
      武后微微点头,“婉儿说的好,这场由官府发起的改造农耕很有必要。”
      郭侍举思考片刻,“不妥!前朝修建运河之事大家不会不知道吧!耗费钱力人力其效果微乎其微,各个河流互通干旱时节还能引水灌溉农田,一旦发生涝灾这河就变成了泄水口,受灾范围也变大许多,你能保证你那些所谓的改造农耕没有弊端?”
      “郭大人说的没错,凡事都有好有坏,而我的改造之法,是在田地周边打造农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什么基础设施?”
      “排水渠加上灌溉用的井。”
      “井?哈哈哈哈!”郭侍举咧着个嘴瞬间觉得上官婉儿真是太年轻啦,“这天底下还没人能在每个田地前打一口井,这不仅涉及底下河水问题,以我大唐的造井速度,全天下打好井以是百年之后的事,就算都打了井,前面修的井也塌了,如此反复什么时候是个头!”
      “郭大人好像并不相信我能做到此事?”
      郭侍举来劲啦,这个小姑娘死脑筋啊,“我是看明白啦,太后娘娘,我认为此事等上官美人挖好井再做决断。”
      “郭大人,不如我们赌一场如何?”
      武后点了点头,“郭侍郎,你同意吗?”
      郭侍举不屑的冷哼一声,“太后娘娘既然这么说,那就让我来立下一个规矩,我也不难为美人,一般打造一口井需要半月左右,上官美人要是能在一周内在田地里打造出第一口井,我郭谋第一个带头同意改造农耕一事。”
      上官婉儿听到只有一周时间内心有些慌张,她时间太短几乎不可能完成啊,而且陆沐连最初的钻井机都没打造好。
      武后直接答应道:“好!此事就这样定啦,退朝!”
      上官婉儿若有所思的缓缓走出大殿,她辜负了陆沐想要改造农耕的美好愿景。
      自己刚刚说的太过自信,反而忘了这一切都是陆沐在默默付出着。
      她想了想还是先找陆沐商议一下应对策略。
      她刚走出大殿,郭侍举、刘齐贤已经在外面等着她。

第93章 这大唐谁说了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