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两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同[1/2页]

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 夜半蝉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秦的发展如此之快。
      其实也离不开始皇帝的威望,离不开大秦一统六国之后的余威和基础。
      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
      那就是大秦本就是依法治国的一个王朝。
      在这个王朝之下,什么都是有着法度,官员们也在法度的制约之下,治理整个王朝。
      一手遮天的赵高没有了。
      丞相的权力也被始皇帝给划分出来,变成了很多个部门联合治理整个天下。
      九卿这个官职,也被始皇帝进一步加强。
      四位丞相。
      每一个人都会管理两个部门,从而形成互相制约,并且可以管理百官,减轻皇帝的负担。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始皇帝这位帝王的魄力。
      试问。
      谁是最听楚风的话,并且把楚风的指点,完成的非常好的帝王?
      那毫无疑问。
      自然是始皇帝。
      五家之言巩固各个阶层。
      农户有着农家为他们发话、工人有着墨家为他们发话,官员有着法家的教导、军事上有着兵家来主导、儒家则是整个五家之言的核心。
      那就是仁政、君权、父权等等,一切礼仪和道德标准的思想的统一。
      这才让大秦的发展如此之快,如此之稳。
      因为大家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那就是建设一个盛世大秦,建立一个真正的天下大同的社会。
      舆论的宣传,也让百姓们是任劳任怨,努力农桑。
      就连山上的那些个山匪,慢慢地也受不了官府的打压,还有各地商会组建起来的保镖。
      然后回归到了田野。
      而一切的罪恶,也都只是发生在西山的矿山之中。
      严苛的律法,宽松的国策,这才是大秦的百姓们能够安定地生活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
      大秦的时间,其实流速比较快一些。
      所以如今大秦已经实现了盛世的愿景,而这个愿景,用了差不多十二年的时间。
      十二年啊!
      汉武帝也才刚刚进来不久。
      李唐也不过是四五年的时间。
      朱元璋那边也不过四五年的时间。
      崇祯皇帝那边已经是八九年的时间了。
      所以大秦才会在他们之前,实现了盛世。
      众人一时间,对仙师这种手段,那是佩服不已。
      “如此算下来,大秦已经过了十二年之久?”房玄龄和杜如晦在后面,和冯去疾套着近乎。
      这个时候,是自有发话的时间。
      客厅里面,几位皇帝在交谈,跟随着帝王进来的百官,也在和其他人交流。
      仙师则是带着一位帝王,进入了二楼,单独指点。
      “是啊。”
      冯去疾也对大唐十分地好奇。
      “十二年的时间,大秦从当年那个百废待兴,根本看不到前路的大秦,到现在的盛世大秦。”
      “这其中,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
      冯去疾想到了大秦当年为了永远解决匈奴这个后患,采取了六十万大军北上,扫荡整个草原的壮举。
      也想到了后来,百越之地的惊人粮食产量。
      一年可以耕种和丰收三次。
      这也是为何大秦的百姓可以不再为粮食发愁的原因。
      高产农物,那当真是高产。
      “想要建立盛世,自然是非一朝一夕之功,有时候,就算是几代人的努力,怕是也很难出现像是大秦今日这般的盛世吧。”
      房玄龄感慨了一下。
      冯去疾则是开始询问大唐如今的现状,这种新奇的事情。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也是第一次听到。
      而对于大唐的很多文化,他也是惊叹不已,对于唐皇李世民的文治武功。
      那也是非常佩服。
      “没有想到,几百年之后,会是这样的结果!”冯去疾也感慨了一下。
      而几位帝王,也对各自的发展,开始更加期待起来。
      “要寡人来说啊,这想要建立一个盛世,那就不能受制于人。”
      “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仙师的指点,那绝对可以建立一个盛世。”
      “仙师指点的盐田,让大秦拥有了吃不完的白盐,就算是这低价卖出去。”
      “那也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百姓每天都会用到白盐,一个人拿出一个钱,百万人那也是百万的钱财。”
      “还有粮食,仙师曾经就有言,百姓一日需要三餐,大秦已经实现了。”
      “怎么实现的?”
      “直接摊丁入亩,谁的田地,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子承父田,一代一代传下去,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田地承租出去,也可以自己耕种。”
      “至于那些无主的田地,则是收回来,重新分配,让那些没有田地的人,可以获得田地。”
      “谁要是敢私吞。”
      “大秦的律法就能够让他知道,私吞田地的结果。”
      “官员要是敢瞒报,那就是抄家的下场。”
      “如此一来,才可保证人人都有田地,他们也就不缺粮食。”
      “最关键是,南方的当真是一个粮仓,一年耕种三季,收获特别大。”
      始皇帝坐在那里,给其他的几位帝王讲述道

第两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