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哈哈,当然不是。天使难道都是傻子吗?”
      舒大成看着自己这个俏丽的堂妹,心情很是愉悦。他喜欢和堂妹聊天,她漂亮又聪明,总是能很快的理解他说的话。
      他非常干脆的说:“我收购这些企业,当然是为了赚钱啊!”
      舒美琪也一直在想着堂哥的盈利模式,经过这段时间的并购,她似乎想通了。
      目前中开公司的收购政策大体的套路是一样的。
      先是投入资金与已有的国有企业整合投资,中开必须占到50%以上的股份。如果不能拥有控股权,那么堂哥一定在参股过程中将被参股企业并入同行业所收购的企业集团中,或者再增资其他的项目,达到控股的目的。
      如果不能控股,对于舒大成来讲,并购就没有意义。
      控股,意味着取得被收购企业的决策权,然后他就可以任命新的管理层,进一步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摒弃国有资产管理那一套僵硬的制度,以灵活的市场机制代替,刺激员工争创利润的积极性。
      紧接着,舒大成重组被收购企业,调整清理存量资产,同时继续引入资金和技术,上马新项目并推出新产品。
      那么下一步呢?这样就能挣到大钱了吗?
      非也。
      舒美琪揣测着舒大成的意图,试探着说:“你的意思是,要到海外去上市?”
      “宾果!”
      舒大成拍了一下手掌,表示赞赏。
      “你说的一点没错,真不愧是我舒家的大才女啊!美琪,就是这样,我准备将被收购企业的股权纳入到海外控股公司名下,在海外上市集资,然后用集资来的钱再去收购!哈哈哈哈!如此滚动,利润源源不断!你说堂哥是不是个天才啊?”
      天使还是天才?
      傻傻分不清楚。
      按照这样的模式,的确可以不断的积累财富,滚雪球一样的扩大规模。
      而且重要的一点,现在内地的政策对于舒大成来说非常有利!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日益缺乏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越来越成为包袱,很多地方政府都想着尽快的把包袱甩出去。
      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眼中的包袱,却成为舒大成纵横捭阖的战场。
      为什么这些被视为累赘的公司,到舒大成手里就变了个样?
      其实道理很简单,舒大成只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罢了。他用现代企业制度和一套激励约束管理,就将很多企业立地盘活。
      有些企业真的连领导班子都没换,同一拨人机制换了,企业和人都富了。
      舒大成的这一做法,对于当时急需通过引进外资来改造自身的国营企业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另一方面,媒体的热捧,学者的鼓吹,给予了舒大成及其中开公司非常崇高的改革定位。
      用资本主义的钱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收购行为“超越”了商业利益的自身逻辑。
      甚至连舒大成自己都觉得高尚起来。
      但是,他在运作过程中的确充分利用了现行规章制度的一些漏洞。<

457 生财有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