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许大茂听完,更是“扑哧”笑出了声。
许大茂刚才还被贾张氏坑了一波,现在巴不得看到贾张氏吃瘪呢。
只不过昨天葛东学的仇,许大茂还记着呢。
许大茂意味深长地对着聋老太太说了一句:“老太太,您就知道训我,葛东学这样说话,您怎么不管管?”
“要是德花真的说东学是死绝户,那东学这么还嘴,那还算轻的呢。”
聋老太太虽然耳朵聋,心里可是不聋。
或许是耳朵聋的原因,聋老太太的眼睛更加明亮。
自打她见到葛东学的第一眼,便觉得这孩子不一般。
再加上聋老太太曾经也对葛家落井下石过,看着葛东学,她心里难免有些过意不去。
所以,就算说全院都排挤葛东学,聋老太太也不想再伤害这个可怜的孩子。
在旁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个八旬老人晚来的善意吧。
可是,在葛东学心里,他知道,聋老太太这是在为自己留后路呢。
毕竟聋老太太无后,断然是希望在晚年多积一点善报。
这个院里,就没有一个好人。
从四合院出来,走不了几步,就到轧钢厂了。
葛东学一进来,就看到贾东旭在车间忙得晕头转向。
别说,这播音站的活儿,就是好。
上班时间比技术工人们晚一个小时,下班时间还比技术工人们早一个小时。
这可是真舒服啊。
一进办公室,葛东学便看到同事们都来了。
“这么早?”葛东学很惊讶。
“早啊。”
“吴部长一般会早到,所以我们习惯了早到。”
前世的葛东学都是按点上下班的。
这六十年代的劳动人民确实是更加勤奋啊。
每周,轧钢厂的工人,都有一次投寄匿名信的机会。
广播站会整理好这些信件,摘出典型的、有意义的一些,送去领导办公室。
这些信件,会促进工人之间形成更加团结、融洽的氛围。
也能让领导们更加体会到工人们的诉说与处境。
现在,由于吴部长器重葛东学。
这份工作,便落到了葛东学身上了。
“亲爱的领导,你们好,昨个王二妮在车间照镜子,我提醒她不要开小差,她非但不领情,还说我只顾上班,不修边幅,丢了整个红星轧钢厂的脸,这叫什么事儿啊,还请您为我做主。”
“亲爱的领导,你们好,今天是我来到红星轧钢厂的第七个年头,第二千七百多天,按道理,这个工龄,升个四级焊工,不成问题,可是我仍是三级普工,对于长久未能得到晋升,我深感不满,为此希望领导酌情考虑为工龄渐长的工人,出台新的晋升政策。”
“亲爱的领导,你们好,我是轧钢厂的学徒工,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恳请厂子能综合考虑我的表现,允许我提前转正。”
......
原来这些匿名信的内容,都这么千奇百怪啊。
不是一些吵架拌嘴的小事儿,就是为了涨工资摇旗呐喊。
葛东学一边整理,一边在心里暗自吐槽。
“下面,由我为大家播报一则失物招领通知......”
于海棠曼妙的声音,传满整个轧钢厂。
轧钢厂的后厨里。
正在炒菜
第16章 傻柱耍心机,顺势落入“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