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5章 孟子舆论邹国[2/2页]

我的师兄实在太无私了 无事早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神物的情况下,这些年在邹国还是发生了多少次?”
     “不夸张地说,每次至少有几千人因此死亡吧?你作为国君你在做什么?你作为太子,你又在做什么?”
     “陆国师悲天悯人,将土豆带来凡间,造福百姓。可是你们却依然课以重税,只将很少一部分土豆收成留给百姓。”
     “王室,大地主,还有官员,都因为种植土豆而发了大财,可百姓呢?”
     “陆国师宅心仁厚,将精心编写的读本传阅天下,你们却不把它好好利用起来,而是敷衍了事。”
     “邹国国库里粮食堆积如山,财宝不计其数,但是邹国的官员却从来就不救济百姓,他们甚至还瞒着你们不汇报实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智未开,饱读诗书的官员也毫不在意,利用自己的学识肆意愚弄百姓。”
     “他们只考虑自己,根本不管下面百姓的死活。他们玩忽职守,道德沦丧,丧尽天良,哪像百姓的父母官!”
     邹王邹天亦听到这里,非常不悦,他眉头紧皱,冷漠地说道,“孟先生,寡人敬你是一代大儒,所以奉您为座上宾。可是这不代表您可以肆意污蔑寡人。”
     “你要搞清楚,邹国是寡人的邹国,是太子的邹国,邹国国库里面的珠宝粮食是寡人的,不是百姓的!”
     “这些百姓平日里好吃懒做,不知道存些余粮,遇到灾祸就惊慌失措。最后饿死,也是活该。”
     “凭什么寡人用自己的东西,来救助他们?”
     听到邹王的反驳,孟子舆脸上的失望之情愈发强烈,他转头看向太子,温声问道,“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看到此情此景,陆宽也放下了筷子,一声长叹。
     果然,这才是普通凡人君王的心思,并非所有的君王都有似秦昌诚和齐广武那种吞吐天地之志。
     王国境内,皆是王室财产。
     种地纳粮,天经地义。
     自己经营不善,灾荒之年饿死,关我王室什么事?王室又不是百姓的佣人!
     财宝进了国库,就是王室的东西,凭什么拿出来救助百姓?
     饿死了又如何?反正人口繁衍快得很,有钱的人家多生点,十年不到就能把人口缺口补上。
     邹王的想法,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这个世界相当一部分大地主和高官的想法。
     面对孟子舆的提问,太子并没有像邹王一样生气,而是露出了若有所悟的表情,他沉默半晌后,不顾邹王吹胡子瞪眼,拱手一礼,恭敬地向孟子舆拜道,“还请先生教我。”
     看见太子虚心求教,孟子舆脸色缓和了不少,他语重心长道。
     “太子啊,你要谨记,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饥荒时,你的官员都是那样对待百姓的;现在打仗了,你的底层士兵逮着机会反过来这样对待你的军官,这有什么问题吗?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以杀止杀,以暴制暴,用严刑峻法镇压百姓,这是最错误,最不可取的做法。”
     “太子啊!你不应该怪罪你的子民,更不应该动不动就说要杀他们。百姓不护卫国家,这不是百姓的错,而是你父亲的治国方针错了。”
     “不过只要你现在想清楚了,开始实行仁政还不晚。老百姓都是最淳朴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真心,他们就会回心转意忠诚于你。”
     “你对军官好,所以他们才奋勇杀敌,报效君恩;那么如果你诚心诚意实施仁政,对底层百姓和士兵也好,以后再打仗时,他们就必然也肯为国尽忠,舍身忘死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命去英雄不自由。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描述凡间君王,描述民心向背。
     如果民众拥护,哪怕君王已经垂垂老矣,坐都坐不起来了,他的一个眼神,也能取千里之外的大将军的性命,他的一根手指,就能牵动千万人的荣华富贵。
     可是如果民众不拥护,哪怕君王年轻力壮,武功高强,怕也是连一个大臣都使唤不动,说不定哪天,还会憋屈地死于内侍之手,淹死于粪坑之中。
     孟子舆讲的,浓缩起来,便是如果君王要想百姓拥护,就必须学会推己及人。
     凡事不要亲历亲为,学会借他人之势,用他人之力,让万民心甘情愿被差遣。
     这,是真正的帝王之道,是王道。
    喜欢。
  

第155章 孟子舆论邹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