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9章 孙伯灵论大夏朝堂[1/2页]

我的师兄实在太无私了 无事早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南格尔那坚硬的心动容了,有了融化的迹象
     她离开了椅子,走到了孔忆秋身前,弯腰用力握住了他的手,不由分说地将他拉了起来。
     “忆秋,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救你们,是为了收集香火,但也是发自我的真心实意,并无虚情假意。”
     “收集香火,与怜悯众生,二者并不矛盾。”
     “但是忆秋,这天下之大,受苦之人无穷无尽,都怜悯的话,你怜悯得过来吗?”
     “所以你必须要学会适当地收起仁慈之心,要学会在痛苦中取舍。”
     “就连大夏儒圣孟子舆不也说过吗,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祭祀大典,需要杀生,邹国太子怜悯眼前的牛,于是提出用羊来代替。”
     “孟圣人认为,这也是仁,是君子所为,是正确的。”
     “可难道羊的性命就不是命吗,难道这只无辜被送去祭祀的羊,就不值得怜悯吗?”
     “牛如果有智慧,一定会高呼邹太子仁慈;但羊如果有智慧,一定会痛骂邹太子虚伪。”
     “我在前线救助伤员,也是一样。”
     “伤员这么多,我根本没办法全部救下来,只能竭尽所能,救一个是一个。”
     “我当日救了你,你感激我,认为我仁慈无比。”
     “可是换个角度想,我因为救助了你,导致没有时间救另一个战士,导致他在伤病中痛苦死去了。”
     “那在这位逝去的战士眼中,我是不是十恶不赦,一点也不仁慈?”
     “同样是伤员,为什么你得救了,而他就该死?”
     “现在边境之上,因为我们人手有限,孩童和老人得不到任何医疗救助,极为悲惨。”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也十分难受。”
     “可是忆秋,你换个角度想,正因为我们放弃了孩童和老人,所以我们现在才能集中力量,救下大部分青壮年。”
     “如果我们投入力量去救助孩童,那不是意味着会有青壮年因此得不到救助而死去吗?”
     “孩子的命是命,青壮年的命也是命啊!”
     听着南格尔的解释,孔忆秋脸色接连变幻,心神剧颤。
     他迷茫了,一时间,竟然连眼泪都忘了流。
     是啊,圣女说得对。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救助一些人,就意味着另一些本应该得到救助的人没有得到救助,在某个不知名看不到的角落,悲惨逝去了。
     从这个角度看,修建儿童医院也好,修建成年人医院也罢,都是在做善事,在救助一部分幸运儿,并无本质区别。
     既然没有区别,考虑到青壮年能提供可观的香火愿力,选择先救助他们,就显得无可厚非了。
     这便是主在圣典中所说的,“人生而平等,但有些人更平等”。
     可是……
     孔忆秋心中百转千回,究竟意难平。
     片刻之后,他挣脱了南格尔的手,跪下再次给南格尔重重磕了几个头,哽咽不已。
     “圣女大人,道理我都明白,但是您是没有亲眼看到那些医院门口孩童的惨状啊!”
     “一想到他们父母那绝望的眼神,哀鸣地哭泣,我就心如刀割,夜不能寐。”
     “如果不做点什么,我担心我会疯掉的。”
     “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
     “现在的医院虽然很挤,但是还可以再挤一挤,往过道里再放些病床。”
     “如果再压缩一下住院时间,让轻症患者提前出院,每日收治人数还能再提升一大截。”
     “成年人的医疗条件虽然糟糕,但是比起儿童来,已经宛如天堂。”
     “或许您是对的,建立儿童医院是虚伪的仁慈,但是如果放着这些孩子不管,我心里这道坎实在过不去啊……”
     看着痛苦万分的孔忆秋,南格尔皱了皱眉头。
     这样的精神状态,可没办法主持繁重的工作。
     

第469章 孙伯灵论大夏朝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