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水禽湖边上随便溜了溜,去动物餐厅吃了个午饭,接着就回去了。
      不但看到了大象丰富的行为,还看到了很少露面的黑豹,奔跑跳跃的美丽姿态。
      今天的参观,可以说是尽兴而归。
      ……
      王彦今天也过来,到动物园溜了一圈。
      刚好被方野看到了,顿时热情地邀请他来会客室坐一坐,聊会天。
      王彦也爽利地答应了下来。
      坐在沙发上,感叹道:“方园长,你们动物园弄得是真不错啊!”
      不是客套话,而是真心的赞美!
      大象馆的环境和丰容,固然令人惊叹,不过他觉得最棒的,是门口的那片农田。
      一座城市里有这样一座动物园,小朋友们从小可以体验下地种田活动,认识身边的各种小动物,了解什么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班上的同学去讲一些自己下田活动的体验,长大以后,肯定会对自然有一份亲切感,成为尊重自然,爱护动物的人。
      润物细无声。
      还有水禽湖,他也去参观了一下,敏锐注意到了倾斜的驳岸。
      这样的设计,对于水鸟无疑是很友好的!
      不禁想到,这种水禽湖的样式,星河大学能不能参考一下?
      新校区目前还在建教学楼,园林那部分没动工呢。
      如果绿地湖泊,设计得对动物友好一些,吸引各种动物野鸟到来,甚至在大学里面筑巢繁衍,对学生们来说,真是再好不过的自然教育课了。
      之前他和方野聊天,讨论城市动物,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
      大面积的保护区固然好,不过地广人稀的地方才可以搞,人员密集的地区,没法专门成立保护区给野生动物腾地的话,城镇也可以成为动物栖息繁衍的一个地方。
      把想法一说,方野笑道:“这个不错啊!前段时间听吕老师说过这个。”
      燕大就是生境百年恢复的一个范例。
      现在燕大已经并入北大了,当时燕大面积是100公顷,绿地大概在40公顷。
      40公顷的范围内,有超过200种鸟类,600种植物,11种兽类,在人口密集的范围内,能有这么多的野生动物和人类共存。
      一是人们生态保护的意识,二是当时燕大在修建校园的时候,收集了华北平原范围内的植物和种子,种在校园里面。
      今天绿地的样貌仍然是原来的,有这样一个植被的基底,乡土动物可以繁衍,生物多样性很好。
      说起来乡土动物,王彦他们最近一段时间,通过红外相机,走访询问等方式对临海的貉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貉的分布还真不少,在30个小区里都发现了貉的踪迹。
      不过居民们对自己身边的野生动物都不太敏感,很少有注意到的。
      有人倒是晚上遛狗的时候发现了貉,狗和貉之间还起了冲突,拍了张照片,不过并不知道是个啥玩意。
      现在只是一些偶尔的小摩擦,王彦猜测,再过个五年,貉适应了城市后,可能就会和居民发生普遍的冲突了。
      方野道:“这个是我们动物园的职责所在,到时候建个展馆,介绍一下貉这种动物,让市民了解如何与它们相处。”

第505章 水禽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