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皇上而言,媚儿只是敲打浑谷国的一个借口。
可是对于知秋而言,那却是一条人命,他本可以保护,却终究是失去的一条鲜活人命!
他心头痛惜,立誓要为媚儿讨一个公道,便忍不住道:“盛王说的都是实话,自然不必担忧什么!”
步蘅慌得道:“盛王一向在九华寺静休,乃是信奉佛法之人,素来遵守佛家五戒‘不打诳语,也就不需担心因果报应。”
知秋一心要帮李?,话未多想便出口,连上拓跋弘所言毗犀人如何如何之语,未免将李?算作毗犀人。
因而步蘅慌忙以佛法之说补救。毗犀人亦是信奉佛法的,此说法无论李?是身为汉人还是身为毗犀人,都是妥当的。
拓跋弘见又是他们姐弟,绿眸冷冽,恨意重重。
敏儿走上前去,轻扯一下她哥哥的有衣袖道:“盛王所言非虚,我王兄亦是句句实言,若要怪也只能怪苏沁心了!说起这个苏沁心,我也略有耳闻,相思树下这一案并不是她杀的第一个人了……请问盛王,是不是这样?”
李?冷笑道:“怪了!公主来到我大梁,自然深居后宫,为何会知道听闻江湖上的事?”
若非私下相见谋划,敏儿自然不可能见过苏沁心!李?仍一心要将疑点挑起,敏儿亦能从容应对,便道:“也是听永宁公主说起,这才知道的。”说着,远远地望了惜月一眼。
的确,流芳被杀当日,惜月是在场的。她一个长居深宫的公主,遇到如此骇人之事,回宫之后自然少不了同人说去。虽然未曾当面与敏儿专门谈论,一传十,十传百,会传到敏儿耳中也不奇怪。
李?转头望了惜月一眼,惜月仍因为他对李?所为之绝情,一脸倨傲,一言不发。
李?无奈,又听敏儿接着道:“说起来,这个苏沁心可真是罪孽深重!据说在相思树一案之前,她受人指使,杀了叶家二小姐!这件事盛王在审问苏沁心时,她是否招认了?”
“是。的确是苏沁心受人指使杀了叶家二小姐!”李?说着,双眼恨恨地盯了李钰一眼。
知秋、步蘅还有道济心头都是一痛。道济因觉这时正是邦国颜面的较量,不宜将自家的事情掺和进去,便道:“多谢公主关心!我那侄女受奸人所害,无辜惨死,多谢盛王抓住凶手!既然奸人已死,这仇就已报了,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敏儿却道:“叶郡公竟不想知道是何人指使苏沁心,杀害令侄女的吗?”
对啊,何人呢?知秋与步蘅都想知道,苏沁心背后的人到底是谁,便都望着敏儿。心道,他们浑谷人既然与苏沁心也有一番交易,必然要将苏沁的底细盘查清楚才敢用。苏沁心从前的主子,敏儿必然是知道的,才会是这般态度。
敏儿虽知,碍于当时局面,断断不能公然说出。
道济急于脱身,平息争端,便立刻道:“臣怎好在公主与信王的订婚宴上论起自家恩怨,纵然想知,这也不是时候啊!陛下英明,盛王明辨,自然容不下苏沁心这等败类,既然圣主在上,臣又着什么急呢!而且公主已然与信王订婚,是要以促成大梁与浑谷和睦为第一要务,肩头负有重责,实在不敢再劳公主为吾家家私事费心!”
敏儿虽口齿凌厉,终究比不得叶道济城府深沉且久在朝堂。一番话,既有大梁重臣的恭敬与谏言,又有身为长辈的警醒,连消带打,体体面面。
敏儿的本意,无非就是提起苏沁心从前的主子,引得皇上犯疑,猜忌大梁的皇子们。话端已说出,又挑不道济话中纰漏来,只得将头一垂,默然不语。
皇上微微含笑,向道济投以赞许的目光。
道济一笑,举杯道:“发扬光大容臣敬公主一杯,愿公主他日与信王成婚,凤凰于飞,恩爱绵长。”
敏儿也只得举杯道谢。
皇后见状,便趁此机会举杯,以嫡母身份对李决与拓跋敏儿说了一番恭贺之语。
群臣一同举杯,皇上亦在此时,示意李?归席。
道济之语既是为了平息太极殿的争端,也警醒了步蘅与知秋。两人纵然十分替媚儿不服,可是事情无论怎么闹,皇上于这个时节绝不可能对浑谷王怎样,亦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姐弟二人只得将所有心思压在心底,以后再论。
欢宴依旧,雅乐重演。然而皇上也没了心思欣赏那精雅妙音!
敏儿的话极有效用,他只需稍稍回想在叶府前得知的事情,便不得不惊心。李?生性坦荡,心中不藏奸私,被苏沁心背后的主子连番算计也不知道。
可是于皇上而言,却太容易看透。
有人算计李?,最大的嫌疑肯定是李?。那么引他怀疑李?,会不会又是那人的计?
他望着李?,那是一张极为清秀的面孔,和雨滟一样,似极了已故的萧妃。李?比初回京时,透出几分老练来,清秀的五官与柔软的眼神里,都多了几分沉稳之气。
这是他最为疼爱的一位皇子,可他一天天在长大,会长成什么样子?会如萧妃一般么?
从杨恕己到石曼卿,皇上发觉自己对于这些皇子们疏于关怀,此时一眼看去,只觉得个个阴沉,脑中昏昏,实在分辨不出忠奸。
可是一定要弄清楚!
欢宴过后,众人告退,皇上却留下了众皇子与步蘅姐弟。
第一百三十二章 伶牙更遇利舌,孤王难敌众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