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四镇之中,唯一不可能对李自成放手的就是高杰。但是经过邢氏的三言两语,高杰却放弃了对李自成的伏击,让李自成顺利的通过了江北四镇的防线,向西逃窜。
英雄在妇人面前,也不必英雄,由此也可见,高杰虽然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战将,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对于大明来说高杰是忠诚的,对于邢氏来说他也是靠谱的。只是高杰为此也犯了酸醋,毕竟离开李自成许久了,邢氏还在为李自成求情,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是虽然不是滋味儿,他却也明白,邢氏能够顾念旧情就说明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所以他也心中有所释然,毕竟自己有愧于李自成。
不管怎么说,李自成带着大顺军的三万残兵最终逃出生天,向西北逃窜而去。此事让一直不问政事的朱由崧十分的恼火。
他对李自成虽然并不感冒,却知道是这人是打破了大明江山的人。当时兵临京师的时候大家没有动作,那是因为李自成实力强盛。
而和多尔衮对阵三个月之后,大顺军已经只剩三万余残兵,逃窜至此,却因为江北四镇无所作为,就让他在眼皮子底下溜走,这实在是让弘光皇帝十分的不能接受。
岂止是朱由崧不能接受,就连三十里外扎营等候的多尔衮,都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结果。江北四镇看似兵力雄厚,却如此的无所作为,竟然眼皮子底下就把李自成给放走了。可是他已经不能再向前追击了,清军士兵的疲惫已经到了一个度,再往下追下去,肯定会有所失误。
更重要的是,大明一贯以来都是把清朝当做最主要的敌人,所以他们可能不会拦截李自成,却会拦截这位大清第一号人物摄政王多尔衮。
出于各种考虑之下,多尔衮最终撤兵,李自成逃窜陕西,而江北四镇维护的南明小朝廷,继续偏安一隅,没有任何伤损。大家终于又到了一个平衡点,暂时稳固了下来。
当一切都平衡下来的时候,之前一直被忽略的中前所,就比较凸显出来了。这个时候,难得的宁静,多尔衮撤兵回去之后,在山海关略作修整。他考虑到自己很可能要接下来对这个谁也不服,谁也不投奔了的凌小云有所军事动作了。
在进攻李自成之前,他在中前所耽误了半个月,被凌小云给弄得也没了脾气。可是这一次,凌小云大概逃不脱如来佛的手掌心了。
其实大明京师已经陷落,李自成已经逃窜,这个时候本应该进驻大明京师。可是多尔衮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现在城中并不安稳。
城中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个时候如果进军,很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危险,现在还是到山海关去修整比较稳妥。
山海关内虽然已经无粮无饷,但清军的存粮却很充分。两个月间三次调粮,因为防守严密。凌小云的突袭并没有成功的,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在山海关休整了十天之后,清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已经都逐步恢复起来了。多尔衮也准备先打道回府回盛京了,而对于吴三桂的安排,暂时还没有确定,所以先让他按照旧部仍驻扎在山海关,以待后命。
鉴于山海关内已经没有什么粮草军需,多尔衮也十分的实在,除了自己撤军路上所需的消耗用品之外,其余的全都留给了山海关。毕竟现在山海关的士兵已经成为清军的绿营兵,他们已经是一家人了。在清军大部队撤走之后,吴三桂正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多尔衮没有给他安排任何的作战任务,只是让他的部队暂时在关内养精蓄锐厉兵秣马,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现在的吴三桂已经完全绑在了多尔衮的大清战车上,所以他完全没有了自己军事行动的自主权。因此多尔衮想要干什么,吴三桂就随他干什么。
吴三桂现在已经不准备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那就是消耗掉自己的力量。他很清醒,力量就是和多尔衮讨价还价的本钱,因此,如果有生力量被消耗的话,那么本钱也就消耗了,虽然说多尔衮承诺封他为顺义王,可是这只是看到了绿营士兵的战斗力。如果绿营士兵的战斗力受到挫败和削减的话,别说顺义王,就是个侯爵也未必能够保得住,所以吴三桂现在什么都不想做。只想休息休息再休息。
中前所的凌小云也学得聪明了,在多尔衮撤军的道路上,虽然途经中前所,而凌小云没有设置任何的伏击来进行阻拦。
因为多尔衮也并非是等闲之辈,他深通用兵之道,如果凌小云在这个时候对他设伏的话,再一
第91章 刺探西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