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弘光皇帝朱由崧还是没有忘记中前所明军给予自己的帮助,因此他给了凌小云一道书信。这一次并非是一道旨意,而是一封简简单单的书信。
      信的内容也很简单,感谢凌小云派兵给自己的朝廷解围。因此,凌小云将军如果现在还想不通一些事情,朕随时可以等待。且无论将军何时来归,必将视若腹心肱顾,赐以显爵。将军在朝廷之上,不同于旁人,请将军仔细思量。
      凌小云看过之后,只不过是摇了摇头。心里想,看来这位皇上也实在是黔驴技穷了,先是威胁不成,后是屡次三番的派遣使者各种条件,最后竟然开始打感情牌了,也说实在的难为这些人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凌小云对于弘光朝廷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没有改变的,恐怕以后也不会改变。
      他之所以派兵给弘光朝廷解围,也只不过是希望弘光朝廷不会这么快的就被大清灭掉,使多尔衮能够很顺利的一统天下。如果说不是因为这样的话,他根本对于弘光君臣没有任何一点的好感。以前不会,以后也是不会。
      偏偏在这个时候,凌小云的驻地,也来了一位王爷,这位王爷也不是别人,是济阳王朱子涵。他只带着了十个随从就到中前所城下扣门。
      凌小云派人把他迎进城来之后,也是先安排在驿馆之中,然后等待着和他见面。在见面之前,凌小云先和自己的部下们商量了一番。
      在脑海里搜索了很长时间的凌小云,根本就没有搜索到朱子涵这个名字,这也难怪,朱元璋的后代实在是太多了。
      洪武年间就封了二十六个王爷。亲王的儿子除世子继承亲王之外,其余的儿子都封为郡王。郡王的儿子除长子继承郡王之外,其他儿子都分为镇国将军。开枝散叶二百多年。有一位王爷不被史册记载,不为世人所知,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何况按照济阳王这个两字王的封号来看,这是一位郡王,更加的不为世人所知了。但是无论亲王俊王毕竟都是王爷,来到了中前所,先要看看他是什么来路,更要看看是什么意图。
      军官们都七嘴八舌的发言,在他们来看,这位王爷前来无非就是两个意图,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想法。
      第一个就是想来拉一支军队为自己马首是瞻,夺取天下,但是这个想法显然是天方夜谭的。有枪就是草头王,何必再去找一个王爷拥立,更何况是一个不知名的郡王呢。另外一个就是李自成在逐鹿天下的时候,很多王公贵族都已经受到诛杀,剩下的这个王爷很可能是来求庇护的。
      凌小云也觉得大家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至于这位济阳王到此前来到底是有什么事情,还得是见了面之后再说。但是他对自己的部下们有个要求,毕竟这是一位王爷,如果他不说什么过分的话,来到这里,就要以王爷的礼节来对待,不得无礼。部下当然知道这个礼数,各自承诺不会失礼。
      第二天一早,凌小云在自己的中军大帐里接见这位王爷。这位济阳王还是有几分王皇族的气派。头戴七梁冠,身穿杏黄色蟒袍,身上有米粉章文图案,衣服下摆是江海袍。腰中系着一条八宝撺珠玉带,一派龙子凤孙的派头。
      毕竟是一位王爷,凌小云也不好怠慢。他对王爷实行了降阶之礼,让到大帐之中,吩咐人给王爷看座敬茶。
      茶过三巡,凌小云才问道:“不知道王爷大驾屈尊,来到我这小小的中前所中,有何见

第112章 济阳贤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