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章 对接2[1/2页]

硝烟依燃 大涛迷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2)
      即墨县孙家沟根据地,一连几日阴雨绵绵。
      今天,村口特别增加了流动岗哨,从青岛返回解放区的衣吉民,正在向华东局城工部领导做单独汇报。
      当日下午,城工部紧急召集华野、胶东区委、青岛特委、海西工委等主要负责人,秘密研究迫在眉睫的肃谍斗争。
      “我的意见对驻扎在胶州半岛的各个部队进行排查,重点是团以上干部,一般人根本掌握不到季的活动去向,但此事不易声张,避免打草惊蛇。”青岛市负责人宋子成在会上说。
      “先应从情报口首长身边人查起,他们最有可能第一时间得到季晓珂赴青的消息。”海西工委领导提议。
      “季处长从天津来,与华东局城工部首长见了一面,在胶东区委前后待了两个多小时,下午刚进商号便落入敌人手中,这个消息泄密之快超乎想象,我认为潜伏根据地的特务绝非一两个人。”胶东区委负责人提出自己的判断。
      ……
      会议持续半天,华东局城工部副部长王尧山结合各地意见后说:“肃谍方向大家都谈得差不多了。华东局已决定此事由我牵头,在座各位回去后第一件任务,挑选绝对可靠,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的刑侦干部,与我部组成特别小组,围绕季晓珂事件,搞清谁曾与他接触,后来这个人去了哪里,涉及任何领导都不能放过,更不允许知情不报。遇到阻力你们可直接向我报告,侦破工作绝对保密,无论谁走漏风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从明天起,各个单位进展情况以密件形式上报于我。”
      三天后全部排查结果汇总城工部:华野、海西工委没有与季接触的机会;华东局社会部吕副部长当天上午十一时见过季晓珂,警卫班班长张华金门外放哨,结束后吕乘车赴莱阳检查民兵训练,张华金出去查岗约半个小时。司机证明:吕副部长中途没有停车,观摩完训练直接返回局里,司机送罢副部长从未离开机关大院。
      胶东区委社会部徐部长中午十二点接到季处长,一个小时后在伙房吃饭,炊事班长易文华下厨炒菜,易送走首长后,曾挎着篮子去镇上杂货铺,前后大约半个小时。
      所有疑点集中到张华金与易文华俩人身上,因为只有他俩有独立外出的记录与可能作案的时间。
      华东局城工部通过多条渠道,搜集到俩人相关资料,排除了张华金卧底的可能性。但易文华的简历里疑点重重:他在天津港一次外出摔伤后,长达一年时间没有详细工作记录,只留下四个字:在校学习。至于在哪所学校,证明人,并无注明。一九四二年易自己跑到解放区,季处长出事那天,他曾去附近的杂货铺,见过老板娘李美珍,据传他俩以前曾是相好。
      “是不是先隔离审查?”城工部有侦查员提议。
      “没必要,不能轻易断定易就是隐藏在我们队伍中最大的特务,你们想想,即便易文华是潜伏特务,出去也就半个小时,情报这么快到了青岛,纵有三头六臂也无可能,这应为特务机构的连环运作。据我们在南京的卧底报告,有个代号‘鲨鱼'的特务头子,长期潜伏根据地,季处长出事的那天,青岛附近有多处不明电台运转,我的意见,对易文华的一举一动可重点跟踪,但需外松内紧,我们目的端掉潜伏在解放区的特务老窝。”王副部长对行动组侦查员如是说。
      易文华原名易福生,爷爷北洋时期为袁世凯侍卫,其父亲长期从事绸缎生意,日伪时期因利用商会会长一职为驻地鬼子筹款,险些被锄奸队诛杀。当时易正在莫斯科留学,这期间结识了效力俄国情报部门的“双面间谍”吉宝璐。
      易按照吉的指示,混入中国留苏学生中刺探各种消息,从中得到优厚酬劳。不久,易的父亲在一次意外车祸中身亡,家里人催他尽快回天津处理后事,可当他再次踏进自小生活的小院,两个哥哥几乎将父亲的钱财分割殆尽,只留给他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柴房,易文华为此与哥哥大吵一顿,一气之下南下青岛港,靠给码头贸易公司翻译资料维持生存。
      没想到吉宝璐不久被派往中国,一个偶然的机会易联络到他。一九四一年,吉送易到美国檀香山接受专业特工培训。他在受训期间结识到一位同班好友,其父乃中统高层,回国后引荐易加入山东联络站,根

第7章 对接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