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奉化路九十三号北院。
王继玉老人站在牌位前点了柱长香,合掌低诵,求神明保佑。最近王总觉得心里空荡荡,老大跑运输,二和四儿子经常不着面,老三天天很晚才下班,想找几个孩儿唠嗑句话都难。
王是一个很会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见到现在这种情景常对老伴抱怨:“咱王家自爷爷辈起四世同堂,家丁兴旺,我爹在时,小院天天像对面的庙会,热闹极了,可现在倒好,即便多了个周先生也没往日的气氛。这个周先生也算奇人,深居简出,来了几个月好少与我们交流。”
不善言谈的王徐氏不知如何作答为好,见老头子絮叨多了,来上句:“儿孙自有儿孙事,要不说老来闲嘛,院里不是还有一堆孙子孙女嘛,想乐活自己找。”
嘭嘭嘭,有人敲门,“老三媳妇你出去挡一下,我去后院。”王继玉喊了声,他估计是冲周先生来的,赶紧去南厢房通知他。
“查户口,你们家来外人了吗?”下四方村保长陪着几个宪兵闯进门,一伙人眼珠四处乱转,每间房都没放过,孩子们吓得哇哇直哭。
把头的宪兵走到北房“阁棚”前,向上瞟了几眼,凶巴巴地指着:“干什么的?”
“放杂物地方。”王继玉心里一抖,他发现原先直立的木梯倒向一边,显然有人动过,莫非周先生躲在上面。
王老赶紧递上“大重九”香烟,叼着烟的宪兵望着阁楼犹豫不决。
王老急笑脸迎上:“北屋有上等的好茶,你们辛苦了,歇歇再搜也不迟?”
宪兵盯住他几手里整盒烟,一把抢过来:“老头子,现在地下组织猖狂,发现陌生人来要马上报告,否则小心你的脑袋。”
“是,是,俺在海军的儿子也这样提醒。”王老有意推出儿子吓唬下对方。宪兵一听王老还是个军属,这四四方方的院子有模有样,担心得罪大官,便吆喝着赶紧撤兵。
过了会儿周永祥从“阁楼”下来,王老忙问:“你怎么躲到上面去了,还怕他们不成!”
“我赴青时只带了保甲条,没来得及办特殊证件,担心…”
“那可要小心,你是子良的朋友,快去弄张照片,我找人帮您解决,这兵荒马乱的日子还得有护身符。”
王老回屋问老伴:都说南方人仔细,他怎么大老远跑到青岛连证件都不齐,万一查出来咱都得受牵连。
老伴答道:“您不瞧瞧那几个儿子,每天忙得屁股不沾家,这些事我们能帮则帮,反正我看周先生不是坏人。”
夜里,高思敬与王志进陆续从永盛巷侧门进来,听说查户口一事,立马觉得事态严重:铁路支部刚刚启动,联络站不能出半点差错,必须为周先生开展工作扫清一切障碍。
王岩的媳妇潘兆珉得知消息后说:“咱爸认识下四方甲长,我说服爹去做做工作。”
王志进向周永祥汇报:“红云大舅王寿山伤愈出院后,特务强迫他带头填写南迁保证书,市教育局正责令扶轮中学校长王怀忠组织教师登记造册,恐学校搬迁时间提前。”
“这是敌人溃败青岛前的阴谋,恐涉及面不止一两家工厂学校,我们要针锋相对,组织宣传攻势,揭穿敌人的用心。咱支部应赶制一批宣传传单,散发到群众中去。”周说。
高思敬想起附近有处荒废的仓库可作为临时印刷点,第二天周永祥实地考察后认为十分理想。
高下班后从铁路办事处偷来钢板蜡纸,又从东镇文具店买到油墨;王志进找到同学搞到上千张白纸;周永祥在联络站整整熬了一个通宵,刻出《从南迁看现政权嘴脸》几张蜡纸。第二天一大清早,已经请假的王子良、王岩等五六个人集中到印点分头开干。
王子良与红云负责外围放哨,其他几人轮流印制、封袋、装运、分发。
上午十点钟,正在南区?望的红云,发现两个穿便装的男人向这边移动。他赶紧朝北侧的王子良挥了挥手,王一扭头,确有鬼鬼祟祟身影往废弃仓库移动,他快速跑到红云跟前:“你通知印点同志转移,我设法将他们引开。”
王子良拼命地往相反方向跑,他瞅见不远处有个四合院,围着墙外一遍遍大喊
第11章 智战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