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转眼到了一九四九年春节,整个奉化路小院比平日多了几分喧闹,王家老爷子一句话,在外奔波的四个儿子陆续赶回家。老大、二小子、老三媳妇们难得凑到一起,每天院子里一堆孩子无拘无束的嬉戏,老人家都觉得年轻了几岁。
大年三十吃饺子是北方人最重要的年饭。今年和面、剁馅、擀皮全被媳妇们包干,馅是白菜、大葱、虾仁加一点点肉末,饺子从锅里捞出来咬一口流汁。周永祥初次在北方过年,自然享受到主人家浓厚的节味与质朴的乡情。
在下四方,孩子们最期盼的还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的逛海云庵庙会,当地人也称糖球会。海云庵坐落小院对面,传为崂山神清宫下院,始建于明代,庙名由“海为龙天地,云是鹤故乡”的诗句演绎而来。当地村民视海云庵为神庙,每次出海捕鱼前,总会进庙烧香,祈求龙王爷保驾护航,满载而归。
海云庵后面的海云街汇集了绸布店、金银店、中药店、杂货店,理发店、照相馆与牙科诊所等特色店面,各种食摊杂然陈市,随处可见。
王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追着郎朗的叫卖声,淘串糖球放在嘴里,那糖球玻璃般透明,甜的腻口,酸的倒牙。海云街往西不远的空地,每年春节前总会搭起临时舞台,各种戏剧、社火、杂耍粉墨登场;踩高跷、跑旱船、耍毛驴一直闹到正月十五。街口的东安小戏院,评剧名角儿新凤霞和柳腔名媛张秀云常在这里登台献艺,《打渔杀家》《苏三起解》那些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乡民们百看不厌。
在王家兄弟的一再鼓动下,周永祥选择游人稀疏的傍晚,抱着王岩的儿子,逛了趟海云街。难得轻松的他捎回王老最爱吃的沙琪玛、绿豆糕和刚刚出炉的豆浆,陪着乐不可支的老人唠嗑了大半宿。
王、徐、滕为下四方三大姓。逢年过节,各宗亲家族保留着传统的拜祖习俗,而且一代传一代。
王家有自家一定之规。大清早老人率众多子女前往巷北祠堂敬奉供品,三叩六拜,祭祀先祖。从祠堂返回小院,大人孩子恭敬地站在列祖列宗牌前,持三炷香,叩首还愿,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丁兴旺。
今年王家兄弟难得欢聚一堂,个个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加之善讲故事的周先生加入,除夕之夜成了描绘未来的“灶前会”,习惯早起的王老看到孩子们整夜未眠心疼的不行,唤起老伴煎了几大盘饺子。
早饭时正在放哨的袁丽峰带着高思敬跑进门,高递给周永祥一张电文,周看完内容放下手中碗筷,招呼几位骨干到了南院厢房:“同志们,刚接到上级指示,为揭露敌人破坏阴谋,巩固护厂护校成果,我们将利用节日治安松懈,市民放假在家之机,开展新一轮的宣传攻势,我们马上做下分工。”
周与支委高思敬、王志进商量后决定就在联络站赶制传单,连夜散发。
高思敬:“我准备刻板及印刷工具。”
王志进:“我通知进步学生随时待命。”
王岩:“我联络车站工人。”
夜里周永祥灯下刻蜡纸,王志进带领王家姊妹轮番印刷,高思敬等人将一沓沓传单放入麻袋,担任望风的袁丽峰与潘兆珉插空进来协助分装。
王继玉见孩子们南北院跑来跑去,手上粘着黑乎乎的油墨,还用上了麻袋,有些莫名其妙,他也不想多问:周先
第28章 应对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