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黄安舰起义的消息,在国防部内部不啻于一场地震。
部长何应钦根据蒋介石批示,接连向第十一绥靖区发去几封急电,要求对岛城地下组织采取非常手段。
毛人凤亲自给山东省主席兼青岛市头秦德纯写信:撤换保密局青岛站站长李曾逊职务,提升保密局青岛站级别,任命陈诚的旧友王蒲臣出任办事处主任。青岛增扩保安第一纵队,由刘?推荐的吴子凤为大队长,强化警匪联动。
绥靖区与青岛警备司令部,紧急制定青岛市区社会情报搜集计划,决定集中查获一批地下组织,对学运与工厂罢工进行渗透性调查,宁可错杀,绝不放过一个。
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祺签署新的管制令,城内实行特别戒严,与根据地接壤地带自午后至翌日凌晨实行全面宵禁,除部队行动及持有“特别通行证”外,其他一律禁止出入。警局公布了《紧急治罪条例》,规定造谣惑众者,通匪匿匪者,破坏交通、通讯、水电或其他军事公共设备者一律重判…
绥靖区出动大批宪兵队与特务扩大搜捕进步人士范围,岛城一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开门!开门!”中统王竹川主任带着宪兵,用枪托猛敲奉化路九十三号大门。
“来啦!”正患感冒的王继玉老人拄着拐棍,费力地拉开门闩,没等他站稳,气势汹汹的宪兵用力一推,王老人趔趄两步,一屁股坐到了花盆上。
十几个宪兵不由分说,疯狂地冲进各个间房,砸烂坛坛罐罐,将每个房间掀了个底朝天。
老伴王徐氏牵着大侄女王淑跑出来:“大清早的咋回事,你们轻点。”宪兵理都不理上去一脚,将老太太踹倒在地:“敢阻拦执行公务,想不想活啦!”
“老家伙,你儿子把黄安舰弄走了,知道吗?最近哪些朋友来过?”王竹川叉着腰,满脸凶相。
“儿子好久没回来,俺老少几口躲在屋里啥都不清楚。”
三儿媳妇潘兆珉抱着孩子从地里摘菜回来,进门被宪兵拦住:“王子良呢?”
“他不是在舰上?”
“驾船跑了。”
“跑到哪里?”
“是我问你不是你问我,别装糊涂。”
“我们妇人家,整天在家做饭带孩子,大字不识一个,报纸都不看,咋知道。”
王竹川见小院老小一问三不知,对着屋梁连放几枪:“你们都给我听好了,今后谁若知情不报,别怪我子弹不长眼睛。”说完留下几个便衣特务,转动着肥胖的身子出了大门,院里孩子们吓得嗷嗷大哭。
“王八蛋,早晚会有人收拾你们。”被老伴扶起来的王继玉,对着远去的王竹川一顿骂。
潘兆珉赶紧掩门,有意识的透过门缝向外瞅了眼,三五个便衣鬼鬼祟祟来回巡梭:“坏了,联络站被盯上。”潘一阵不安。她不敢回去给老人讲,怕刺激他们,又担心我们的同志贸然上门落入敌人的圈套,她想起四弟的一句话:危急关头套件红上衣守在门口,我们的同志看到会自动撤离。
潘兆珉赶紧到家里翻出件通红的棉袄,拿着个小板凳与缝补衣裳坐在院门外。
特务见这个女人不到半天换了两套衣服,火红的颜色扎眼,像是等啥人,几次轰她进屋,潘不屈不挠:“我坐在自家门口犯什么罪,难道这点事都管?”
便衣说不动潘,怕大吵大闹惊动上门联络的地下组织,骂了几句躲进深巷。
整整一天,潘兆珉几乎没离开过院门。大哥女儿王淑领着她四岁的儿子和祉跑进跑出,扯着她胳膊要回屋听故事,潘生气地举起手:“去去去,回院里玩,不然我可要打人啦!”吓得孩子们掉头就跑。
几个特务蹲守一天没任何线索,天黑前垂头丧气地撤走大半。
入夜,经历过惊吓的王家大人根本无法入睡,煤灯前盘坐炕前,守着进入梦乡的孩子,小声议论白天发生的一切。
王:“二小子肯定得罪了上头,不然那帮坏蛋咋敢对咱家这么凶。”
潘:“那个领头不是说二哥把黄安舰开到解放区。”
王:“真是这样?那跟着周先生没白忙活。”
潘:“算是干了件捅破天的事,也不知道王岩与四弟现在情况怎样?”
王:“他俩呀,我看有周先生照着不会有啥!”
这时王徐氏凑过来帮着老头子补话:“孩他娘,不用为老三担心,四在没问题。我倒觉得明天要想想办法,怎么对付门外那帮坏蛋,不然咱全家人出出进进还得看他们脸色。”
“爹娘,我有办法,这事你们别往心里去。”潘兆珉劝归劝
第38章 抄家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