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从一九四八年开始,来自北平、天津、济南等地几十万难民,如狂泻的洪水涌入青岛,突然增量的人口压缩了整个城市生存空间。
对于官员而言,最头疼的并非油盐柴米短缺,而是挟裹而来的谣言和防不胜防的流言蜚语,千疮百孔的社稷堤坝经不住任何外力冲击。
为安抚市民,一九四九年五月,青岛《青联报》受命刊载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的专访,桂打肿脸充胖子,扬言美军舰队会长期驻留青岛,上海总部将不断派遣军舰,目前山东解放军“绝不敢亦无力越雷池一步,青岛安全有绝对保障。”
绥靖区司令刘安祺一方面借媒体力量欺蒙民众;一方面频繁往返于浙江溪口,直接向校长蒋介石请示急调上海港务局、招商局乃至宁波港的船只,抢运青岛战略物资。
蒋介石对这位黄埔系下属有求必应,连发几道密令,指示国防部与海军突击抢运,确保军用物资尤其存放在青岛中央银行的数吨黄金安全运抵台湾。
刘安祺从前线急调两个团兵力,分散各街区,配合警局强推“人必归户,户必归甲”的联保政策,秘密捕杀进步人士,全城血腥味四溅。
刘命令贺元,从五月起联席会议可有重点的邀请地方武装,包括会道门首领,参会讨论剿共一事。他从绥靖区各师团抽调军官,开始对地方武装进行集中轮训。
周永祥得到“海风”情报后,向上级提出:为打乱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的“联姻计划”,应加快对主要土匪基地的渗透。
他的意见立即得到支持。
周首先想到谢德义,因为之前谢曾向他透露:九宫道信众已超过两万多人,遍布胶县、崂山、高密、李村等地,每天接受军训信徒数百人,课程多由冉雪栀亲自安排。不过冉本人极少露面,只在结业时高调一下。一般道徒们并不知晓她的真实身份,背地里传是李福昌老娘的干女儿。
根据特委部署,周派人给谢递了个纸条,大意是:“打进九宫道你已完成第一步,要加快取得冉雪栀信任,获取更多高层情报。”
谢回复周:“我正寻找机会。”
翌日周永祥接到姚士琦从九宫道取回的情报:谢德义周六陪冉去道首家,请组织配合演场大戏,并附了行动草图。
本来此次下山与谢无关,谢得知消息后,以很久没有向老太太进贡为由,说服道首同意他与冉一起前往。
冉雪栀并不喜欢来路不明的谢德义,但后来发现话语不多的谢十分讨巧,很多信众服他。自己比他早几月上山也不如这个男人如鱼得水。她意识到长期与谢保持距离等于自讨苦吃,还是要设法拉拢他为我所用。
今天道首提出谢与她同行,冉欣然答应。
出于职业习惯冉历来防备心重,下山路线经常舍近求远一改再改,今天晚上她指挥司机沿着崂山湾向北兜了十几公里。
坐在后排的谢德义佯装打盹,偷偷观察冉的一举一动,他在考虑如何配合周拿下这个女人。
车到李村,谢德义随冉进入道首老娘的家,大堂里七八个信徒正在诵经,低缓柔和的声音绕梁盘旋。
走在前面的冉雪栀找个软垫坐下,取出随身带的经书。谢放下贡品,拖了张板凳,身依石柱,饶有兴趣地注视着每个人的变化,他要记住所有人的面孔。
接近子时,诵经结束,一男子蹑手蹑脚走到冉女士的跟前,附在冉耳朵嘀咕了几句。谢从未见过此人,判断他与冉的关系非同一般,至少是青岛中统站的同僚。
“我们十分钟后回山。”冉对谢说。
此时虽已是下半夜,李村通往码头方向的公路仍然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逃离青岛的队伍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
冉从干娘家出来,跨过门槛在青石阶上伸了个懒腰,可能盘坐太久,她有些疲惫。
冉根本没注意前方路况,对着路边等候的谢德义说:“走李村大道,回山。”
“那条路天天塞车。”谢提醒冉,他知道一旦轿车上了这条马路,周永祥很难下手。
“那选何道?”冉反诘。
“安全还是滨河路,巡逻兵也多,有个照应。”这是谢通知周的路线。
“行,就这样。”冉极不耐烦。
车驶出村口开上滨河路,周永祥的吉普车从后面悄悄跟上,他在道首干娘家外已守候几个小时。
接近东北庄路马路坡度抬高,轿车减速,冉渐入梦乡。
滨河路是李村通往崂山的另一条干道,全路段无一盏路灯,黑漆漆的夜晚,司机发觉闪过的茅屋如魍魅乱舞,双手紧张地死死握紧方向盘。
十几分钟过去,谢德义注意到一辆吉普车加速超过,冉似乎也听到车轮响,睁开眼拔出手枪。
“有劫匪!”司机忽然发现有部吉普车横在路间,几个人举枪对准他们,司机刚一刹车,谢德义拽着冉逃出车门,他躲在车尾喊:“对面兄弟们,别误会,我们九宫道的,你们哪一部分?
“哦,自己人。”谢听出周永祥的声音。
“让我们车过去!”司机喊。
“请你们冉女士出来,我是警备区的。”
“瞎话,倒车。”冉命令道,司机挂上倒挡加大油门,没退出几米,后面车体响起子弹声。
“快逃!”冉雪栀拉下谢,从后门滚出,拼命往高粱地里跑,可没出几步,田埂边又冲上来几个人,冉觉得背后被重重一击,枪离掌心,人倒在地。
冉醒来时发现自己坐在地窖里的木椅上,一个中年男人正对着他:“知道为什么抓你进来吗?”
“不清楚,你们会不会搞错?”
第56章 锄奸3[1/2页]